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真没想到,在20多年的新闻生涯中,我竟与宁夏一个地处偏远、名不见经传、也毫无奇迹可言的小荒村结下不解之缘! 说实在的,第一次踏进那个小荒村时,我并没有想到自己会再次前往,更没有进一步采访的计划.是读者的关注和记者的责任感驱使我不辞辛苦、不厌其烦地一次次深入那个小荒村采访.到2009年8月,我已是第五次踏访了.  相似文献   

2.
基层不仅有新闻,而且有好新闻!这是六访黎明村给我的启示。说到"走基层",有些记者总认为基层没有什么可写的,担心到了基层抓不到新闻,白白跑一趟。也许,我的一段采访经历可以给同行一点启发。自1998年至2011年,我先后6次采访毛乌素沙漠边缘一个只有四五十户人家的小荒村——宁夏盐池县黎明村。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竟  相似文献   

3.
基层不仅有新闻,而且有好新闻!这是六访黎明村给我的启示. 说到“走基层”,有些记者总认为基层没有什么可写的,担心到了基层抓不到新闻,白白跑一趟.也许,我的一段采访经历可以给同行一点启发.自1998年至2011年,我先后6次采访毛乌素沙漠边缘一个只有四五十户人家的小荒村——宁夏盐池县黎明村.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竟成为我的“新闻富矿”:我不仅写出了十几篇、几万字的稿件,而且先后获得了9个奖项!  相似文献   

4.
崔海莉:各位网友,大家好!开篇之前,请允许我先讲讲邀请本期嘉宾的一段小插曲,当我以<名家访谈>栏目主持人邀请本期嘉宾时,他回复我: "我不是名家,你访×××吧!"我说:"我们只访教书的."他又回复:"我院名家众多,我真的不能算名家."直到我解释说别人自有别人会去访,他才算是接受了访谈.  相似文献   

5.
大四女生春雨从荒村死里逃生,精神崩溃后又奇迹般康复.自从她收到了一条"你知道地狱的第19层是什么?"的手机短信后,便莫名地陷入一个极度恐怖、无法摆脱的地狱游戏之中.她的好友、同学在收到同样神秘短信后,接连遭遇不幸,在各自不同的游戏阶段相继Game Over.  相似文献   

6.
记得在2004年,邹元江教授在德国特里尔访学期间,我曾送给他一本自己撰写的德文小书《布莱希特与鲁迅:论"陌生化效果"》.我俩谈天说地,并未多谈布莱希特,话题倒是涉及不少马克思主义和西马问题,可能是客居马克思故乡的缘故吧.我知道他是研究哲学的,而且对戏剧涉猎颇深,不仅在求学期间演过戏、写过剧本,大学任教之后发表了不少戏剧专论.最近拜读他的大作《中西戏剧美学陌生化思维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下称《陌生化》),我才知道他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布莱希特专家.  相似文献   

7.
我到南京以后买的第一本书,大概就是黄裳先生的<金陵五记>,在他那别具风味的笔下,南京愈显出其与众不同之处.书中有两篇关于南京书文化的文章,即<关于"泽存书库">和<访"盋山精舍">,引起了我访游南京书文化遗迹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人生,或许就是不断叩访的过程。1982年夏,已过而立之年的我大学毕业,收到了上海市档案局发来的"请柬",邀请我去叩访神秘的档案。没想到,这一叩访历程已走过了二十六个年头。其间,虽曾有过迷茫和动摇,但总体是坚定和执着的,后来渐入佳境,可以说是全身心投入了。叩访档案,就是叩访历史与未来,叩访曲折与成功,叩访苦难与幸福。叩访档  相似文献   

9.
蒋建科 《青年记者》2008,(13):45-47
1977年,我还是一个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被生产队批准为小社员,利用周二及周日,寒暑假等课余时间参加农业生产劳动.30年后的2007年12月4日,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我被世界银行及其所属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授予"杰出记者奖",这是我国记者首次获得这个国际新闻大奖.这也是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对我用新闻"种地"效果的肯定和鼓励.  相似文献   

10.
我母亲做了几十年的饭菜. 小的时候,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山有水有活鱼蹦虾的小县城,为了保证那些活蹦乱跳的"家伙们"的"鲜",作料用得尽可能地少,我记得母亲做的鱼汤是非常鲜美的,那个"鲜"啊,只要一提起,我就要流口水,后来,离开家乡好多年了,我还清晰地记得家乡的味道里有那鱼的味道.  相似文献   

11.
我原来是上海国棉六厂细纱问工人,现在在劳动报社工会生活祖做记者.我今年30岁,在国棉六厂做过11年工,在劳动报巳工作3年.解放后我做工会小组长、车间工会主席.1952年我参加上海工人政治学校第一期学习,在结业时,劳动报发展我做报社的通讯员.开始,做通讯员不会写稿子(解放前我家里贫穷,从小只进学堂讲过三年寒学),因为缺少文化.但是,劳动报对通讯员工作做得很好:报社里搞群众工作的同志,交我任务,要我反映情况;跑访织厂的记者同志和我挂钩联系.他们知道我什么时候工作,什么时候休息.我休息辰光他们就来找我谈,征求对报纸的意见和群众反映,了解生产上有些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1月15日下午,我作为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的院长,发起成立了全国"高校新媒体教学联盟"(简称"新盟"),为全国高校新媒体教育与人才培养领域搭建起重要的交流协作平台。成立高校新盟,始发于我"东西传播"的想法。近两年,我致力于"东西传播"的理念,这个理念就是在新媒体和互联网领域,要把美国先进的思想学习传递回中国。我访学于美国,先是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做访  相似文献   

13.
闲来无事,转到小S主持的<康熙来了>.这期她和蔡康永"踩"的话题是罗大佑.话题不太吸引我,吸引我的是小S的精彩表演.即便是有人说我庸俗,我还是要说,我喜欢小S的风趣和幽默.我不会把小S说得无限好,但是,我认为小S的确有才.她能够在大俗之中慨叹人生,俯仰天地,这就是才气.  相似文献   

14.
穆青在20世纪80年代写的两组国外通讯《意大利散记》和《访"太阳的子孙"——秘鲁纪行》,写作特色是:(一)故事新奇,说古论今,行文轻松,饶有风趣《访"太阳的子孙"》一开头,即为人们展示出一个神奇的世界:"秘鲁印第安人称自己是‘太阳的子孙’.他们认为‘太阳是一只燃烧的火鹰’。古代印加人曾在安第斯山上竖  相似文献   

15.
2015年1月27日,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召开第二批"访惠聚"工作人员培训班开班启动会,要求选派熟悉基层、工作能力强、表现优秀的各级干部,特别是拟提拔干部、重点培养的后备干部参加第二批"访惠聚"工作,在数量上从原来的每个工作组7名同志增加到9名。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古力先·吐拉洪作动员讲话,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王跃平、赛力克·巴勒夏提、王志成和局机关全体人员及局直属单位负责人  相似文献   

16.
采访徐志摩的儿子:一面之缘,平等而视 我相遇的第一位"名人之后"是著名诗人徐志摩的儿子徐积锴.1997年3月,徐积锴携女儿女婿从美国归来,将2000多平方米的徐志摩故居数处房产赠送给故乡,请当地政府开辟为名人文化陈列馆.我得知,徐积锴十几年间曾经三回故乡,三访父亲故居,对老家有着很深的情意牵挂.于是,在以事件新闻的形式报道后,我打算作一次面对面的采访,再写一则人物专访报道.然而,我得知当地电视台为采录"潮乡名流"节目约请采访,却遭拒绝.  相似文献   

17.
刘震云策略性地写了一个上访的故事。上访和拦访的过程混杂着荒诞、无奈、悲哀和幽默。但这不是反腐报告文学也不是官场政治小说,作家想写的是中国人生活背后的逻辑"其实不是我要幽默,生活就是这样。"聊到新书的细节时,刘震云说。三年后,继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一句顶一万句》,他的新长篇《我不是潘金莲》出版。刘震云自己说,这两本书算是"兄妹篇",不是一个故事,但背后的"理儿"是一样的。《我不是潘金莲》是一个类似于"打怪升级"的故事,讲述了李雪莲因与自己丈夫假离婚成真,继而被同村人误解之后,选  相似文献   

18.
认真作标题     
我以为努力为稿件配上一个紧扣文章主题、能总括全篇稿件的中心内容、深深地吸引住读者的好标题是很重要的。这是我从事业余新闻报道工作7年多来较为深刻的体会,也是我身处一个小地方、一个小单位而能保持较高的见报率和取得较好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 记得7年前,我写的第一篇稿《“雷锋小姐”》就是以一个比较好的标题吸引了广州军区《战士报》的编辑。这些年来,我每采写一篇新闻稿件都认真作好标题,并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孙建清 《今传媒》2007,(2):32-32
如果你到小书摊上翻翻杂志或报纸的副刊,经常可以看到署名"佚名"的文章,有些时尚类、生活类、励志类杂志竟然一期杂志上有四五篇署名"佚名"的文章.在前几年里,我对"佚名"佩服得五体投地,人家写作能力真是了得,就跟批量生产一样.后来,我才慢慢明白,原来这"佚名"根本就不是一个人的名字,正确的读法应当是遗名或隐名.  相似文献   

20.
姚庚荣 《今传媒》2007,(9):45-47
我写新闻评论30年,第一个十年是写小评论,小打小闹"豆腐块";第二个十年既写评论也写杂文,每年要在全国报刊发表百余篇;第三个十年有幸调来《常州日报》专写新闻评论.许多评论文章被全国众多媒体转载,在江苏省报纸好新闻评比中,我的作品多次获奖.同行们也常常问新闻评论写作有什么"秘诀",我的体会是四个字:情理交融.即既要有严密充分辩证的说理,又要有迸发的激情、流淌的真情;既能说服人,更能打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