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托管型公共图书馆是地震灾区公共图书馆引入市场机制,改革图书馆管理与运行模式的产物,具有政府搭台、委托管理、企业运作、全民享受的体制特点。其建设的现实意义在于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效率;唤醒公众意识,优化公共图书馆生态。保持服务的公益性、合理的定价机制、优质高效的服务、完善到位的监管,是托管型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灾区公共图书馆重建的科学内涵,阐明灾区公共图书馆重建不是简单的修补与复原,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优化与升级。通过剖析我国台湾地区以及美国和日本灾后重建的突出特点,提出统筹城乡视角下灾区公共图书馆重建中体制重构与政策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理念创新、制度创新、范式创新,是当前公共图书馆管理创新的要旨和内蕴。在管理创新中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公共图书馆管理的理想追求。通过理念创新,探寻图书馆的本源,找回图书馆精神。通过制度创新,重构图书馆价值取向与制度设计,不断扩展和深化公众的图书馆权利。通过范式创新,提高图书馆组织效率,完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大量流动人口涌进城市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社会距离使流动人口很难真正融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自由、民主、平等是公共图书馆与生俱来的价值观,全面免费开放是公共图书馆制度设计的应有之义和价值回归之举。公共图书馆应该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制度设计,转变服务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创设公众有效参与的路径与模式,消解流动人口与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距离,让流动人口融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而不是被隔离在体系外。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重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和"共享工程"在灾区的具体实践.面对灾区图书馆投入总量性短缺与体制性短缺并存的现状,构建协同共享基础上的图书馆"5M"集整投入与运行模式,通过集中整合"多渠道的投入模式、多样化的建馆模式、多层次的集整管理模式、多方向的资源共享平台和多形态的协同服务模式",就能实现图书资源的高效配置,提高投入与产出效益.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转型、体制转变和公共产品短缺时代推进城乡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发展,制度建设是纲,一体化发展是目。制度缺失是当下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瓶颈。图书馆治理的目标是公众不断扩展和深化图书馆权利,核心是制度安排。当前图书馆治理面临强制力过强和诱致力不足的双重困窘:自上而下的强制治理缺乏公众参与和诉求表达机制,自下而上的诱致治理遭遇体制机制障碍。通过创新服务理念,改革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上下互动、交互理性的公共图书馆制度框架,来破解公共图书馆服务中政府失灵、市场失灵与志愿失灵共存的困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