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2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9篇
教育   29227篇
科学研究   1430篇
各国文化   215篇
体育   1265篇
综合类   642篇
文化理论   213篇
信息传播   2581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247篇
  2019年   221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263篇
  2016年   485篇
  2015年   1107篇
  2014年   3258篇
  2013年   2952篇
  2012年   3303篇
  2011年   3948篇
  2010年   3208篇
  2009年   2836篇
  2008年   3546篇
  2007年   2293篇
  2006年   1496篇
  2005年   1211篇
  2004年   867篇
  2003年   878篇
  2002年   722篇
  2001年   643篇
  2000年   553篇
  1999年   214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志报国     
这年(1959年)10月底,毛主席在同周总理、聂荣臻还有罗瑞卿等人研究发展尖端武器的时候,就发出了誓言:"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就是这句话,坚定了我和我的同志们献身核潜艇事业的人生走向。我原来的志愿是学医,想当一名好医生,遵从我父母的意愿——治病救人。我小学毕业的时候,遇上"七七事变"爆发,沿海城市的学校大多被迫停办。为了求得一个比较能够安下心来读书的地方,我和我的同学们不顾交通的困难,徒步走了四天的山路,脚都起了水疱。  相似文献   
2.
阅读古诗词,是一场寻美之旅,诗词中的浓郁氛围、和谐音律、丰富内涵,蕴藏着各种形态的美学资源。教师要借助多种形式,引领学生体悟古诗词的氛围美、音韵美、内蕴美,帮助学生做好相应的储备,使学生在深入感知的过程中获得言语实践能力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3.
蒋华 《湖北档案》2003,(1):93-95
郑萍如,浙江兰溪人.她的父亲名叫郑钺,清末留学日本,在上学期间,加入了同盟会,跟随孙中山、宋教仁等奔走革命."二次革命"失败后,随孙中山流亡日本,娶了个日本太太,育有两男一女,女孩就是郑萍如.  相似文献   
4.
张鹏飞 《学语文》2002,(3):16-16
文章是语言的艺术。语言艺术具有巨大的表现功能:历史的巨幅画卷、社会的广阔天地、自然的无穷变化、事物的千姿百态、人物的音容笑貌、世间的悲欢离合,这一切都可以用语言艺术加以表现、刻画和描摹。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给读者提供了二千多个人物形象,再现了19世纪法兰西社会的风俗史。《红楼梦》也以488个人物形象,反映了四大家族从繁荣到衰败的景象。托尔斯泰的作品提供了一面“俄国革命的镜子”。莎士比亚则用他的二万三千多个词汇筑造了文学的金字塔。当读者打开这些文学作品时,字里行间,众多人物,以其各自不同的个性与命运,带着喜、怒、哀、乐向人们走来,真是满纸云霞、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5.
2003年7月12日清晨,黄浦区邮协组织的一支队伍,踏上上海青浦这块古老的土地。 沿着朱家角古镇放生桥的历史古迹,寻着上海早期邮政--大清邮局原址,观赏了上海五大古园林之一的青浦曲水园,参观了老一辈革命家陈云纪念馆,在"东方绿舟"上尽情地游乐欢唱。 这就是黄浦区集邮协会2003年青少年集邮夏令  相似文献   
6.
胡国祥 《青海教育》2004,(12):31-32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审美意义,如何优化音乐的审美效应,则是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情”与“美”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基础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相似文献   
7.
刍议体育舞蹈欣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舞蹈是一种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体育运动。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究竟如何来欣赏体育舞蹈呢?由于欣赏者的欣赏水平不同、审美观点各异,因此,欣赏的角度和审美标准也因人而宜。但不论从哪个角度观赏,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欣赏体育舞蹈的美。  相似文献   
8.
慨叹生命的短暂,忧叹岁月的流逝,这是哲人骚客常有的情怀。庄子生死齐一可谓达观,但仍有“人生如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的感慨。具有强烈历史使命感和忧患意识的孔子,也曾对时光的流逝不返有过深沉的叹惋:“子在川上日:逝如斯夫,不舍昼夜。”诗人屈原在《离骚》中也感叹道:“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流光如水、人生苦短的怅惘是人类生命意识觉醒时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大数学冢刁潘都:“过路人,这里埋葬着刁潘都的骨灰,下面的数字可以告诉你,他的一生有多长。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愉快的童年。在他生命的十二分之一,他的面颊上长了细细的胡须。如此,又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他结了婚。婚后五年,他获得了第一个孩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命运给这个孩子在世界上的光辉灿烂的生命,只有他父亲的一半。自从儿子死后,他在深切的悲痛中活了四年,也结束了尘世的生涯。”后人们在计算数学家的年龄时也会为他至死不灭的数学精神所深深感动。  相似文献   
10.
古典音乐的通俗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莉红 《新闻知识》2006,(10):65-66
在当今急剧变幻的流行音乐浪潮里,人们逐渐厌倦了文化上的浅显感觉。一种新的更高层次的审美需求开始展现出来,追求文化上的厚度成为人们的审美趣向。摆脱纷乱、向往沉静而讲究秩序的心态,或许是人们欣赏古典音乐的时代心理动力。北京大学教授谢冕先生感慨地说:“我担心,有一天,我们的耳朵将无法欣赏美妙的高雅的音乐,我们的眼睛将无法欣赏凡高画卷中那美丽动人的金黄色。我是主张将艺术标准放在第一位。没有这个标准,再多的使命感,再多的教育也没有用。”走向高雅,走向纯净的艺术世界,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有识之士的呼声了。作为广播音乐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