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学要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其审美意义?如何优化音乐的审美效应?审美教学认为,美的实质是情感教育。而音乐又是人类感情的速记,是最情感的艺术。音乐课的审美教育应以“情”为切入点,把着眼点放在对音乐教学“情感化”的构建匕。  相似文献   

2.
霍冉 《河北教育》2004,(5):37-38
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把握音乐教学活动,已成为学校当前音乐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和必然趋势。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其审美意义,如何优化音乐的审美效应,则是一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普通音乐教育则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为内涵,以培育人格完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为目的。音乐教学的改革,应以“情”和“美”的视角切入,把着眼点放在对“情感化”和“审美化”音乐教学的构  相似文献   

3.
浅谈实施《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等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给音乐教学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那么,音乐教学该如何付诸实施,笔者认为以音乐本体为核心,构筑音乐“审美型、互动型、实践型、综合型”教学,是实施《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途径。一、“审美型”音乐教学“审美型”音乐教学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构筑音乐教学的,它通过音乐作品的音乐美和视像美来完成,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  相似文献   

4.
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把握音乐教学活动,并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是当前《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教育理念。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其审美的意义,如何优化音乐的审美效应,自然越来越引起老师们的关注。审美教育认为,美的实质是情感教育,因此,普通音乐教育则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为内涵,以培养完善的人格,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应从“情”和“美”的视角切入,遵循教学规律和美学原则,创造性地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和美的形象完成教学任务。一、创设情境,感受音乐美创设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  相似文献   

5.
闫昆 《宁夏教育》2008,(6):65-65
中学音乐基础教育,大体可以分为“音乐实践”和“音乐审美”两大范畴,如何处理好音乐实践与音乐审美的关系,是在音乐实践中理解美的关键所在。如何在音乐教育中重视和发展美育呢?我结合自身的实践,从以下四点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6.
闫淑娟 《成才之路》2010,(23):64-64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这是值得音乐老师共同探讨的问题。根据小学低年级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我认为首先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兴趣”。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出于审美的需要,对审美的客体产生了兴趣,才能有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深刻的审美体验,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由此可见审美兴趣是审美教育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黄烨 《文教资料》2007,(15):176-177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1],当前这一理念已得到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普遍认同。但是,许多人对“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本文就此围绕“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实践认识、以及如何培养等方面作探讨。  相似文献   

8.
林幼莲 《广西教育》2005,(7A):85-86
“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音乐是艺术教育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有句名言“音乐是开启儿童智慧的钥匙。”那么如何通过音乐综合活动来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呢?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的基本精神。对如何落实新课程标准,怎样把“审美”贯穿唱歌教学全过程。本文提出了探讨式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0.
龙云 《时代教育》2007,(7Z):127-127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在思考如何将主题活动与音乐教学相结合。本文主要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主题式”音乐课堂教学的概念.并提出主题选择要体现“生活性”、“审美性”、“睛感性”和“教育性”以及“主题式”音乐课堂教学实施体系包括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孙晓利 《教育艺术》2005,(12):23-23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已成为音乐教学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音乐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尽快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将关系到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成败。音乐教学要真正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出发点,更加关注“人”的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2.
从19世纪开始,西方音乐学者对有关音乐审美的问题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比如:音乐的美究竟在哪里?如何才算是听“懂”了音乐?理解了音乐?对音乐的审美是否应该有统一的标准?等等。甚至有一些学者提出了这样的看法:欣赏音乐是不需要了解音乐、学习音乐的,因为只要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获得了精神上的享受,谁还需要真正去理解音乐?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这与我国传统的音乐美学思想是紧密相连的。中国是一个礼乐之邦,尚“雅”、尚“静”、求“善”、尽“美”。从上古三代到今天,传统的音乐美学思想作为一个支柱,始终支配和影响着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要想更好地进行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审美活动,就必须对我国传统的音乐美学思想作系统的了解和清楚的认识。本拟从剖析我国传统的音乐美学思想和如何进行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审美两个方面加以纲要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与高师声乐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针对《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的基本精神,对当前高师声乐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与思考。提出了观念的改变与重建是声乐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如何把“审美”贯穿声乐教学全过程,以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是当前高师声乐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音乐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著名美学家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一书中指出:“音乐是情感生活的摹写。”“情感、生命、运动和情绪,组成了音乐的意义。”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学家贝内特·雷默认为:音乐是人类内在情感的外在符号表现,因此音乐教育的本质就是情感教育。我国《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指出“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音乐鉴赏中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能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音乐美。如何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获得音乐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音乐审美观因过于强调音乐内容与形式的一致性,一味承袭“严肃音乐”的教育教学程式,导致了音乐审美价值研究视角狭窄,陷入了误区。本文力求通过音乐价值与音乐审美之间、音乐文化价值与音乐审美价值之间关系的分析与探讨,从而揭示音乐审美价值的内涵及其实现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理念要求:“音乐以审美为核心,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从而进一步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本文从音乐教学实践出发,在新课程理念下探讨高中音乐几点创新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感受与欣赏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要让学生在音乐熏陶中实现审美通感能力融合发展,从而有效提升音乐育人效益。应明确音乐审美通感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心理机制,审美通感能力的教学目标,依据“知、情、意、行”审美过程和教学内容分布特点,构建“音乐认知”“音乐怡情”“音乐炼意”“音乐笃行”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审美通感能力。  相似文献   

19.
肖彬斌 《广东教育》2007,(7):173-173
音乐是舞蹈、曲艺等艺术形式的基础,能起到愉悦身心、陶冶性情、启迪审美等作用。我国古代“六艺”中的“乐”就是指音乐,可见音乐素养早已被人们所重视。然而,现在的中小学生尤其是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越来越淡,越来越不喜欢音乐课,这是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如何让学生喜欢音乐课?简而言之,就是要先了解其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既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直接兴趣,又培养其间接兴趣。  相似文献   

20.
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鉴赏与感受”.现在很多学生不喜欢听课堂音乐,针对这一现象.对如何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的能力.进行了专业性和体验性并重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