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41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81篇
教育   4297篇
科学研究   1289篇
各国文化   87篇
体育   1446篇
综合类   575篇
文化理论   32篇
信息传播   559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276篇
  2014年   694篇
  2013年   510篇
  2012年   509篇
  2011年   595篇
  2010年   576篇
  2009年   620篇
  2008年   665篇
  2007年   551篇
  2006年   428篇
  2005年   371篇
  2004年   369篇
  2003年   274篇
  2002年   211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科教兴国政策的落实,教育的地位逐渐得到了提升,市场上也出现了许多与教育相关的APP。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识字显然是最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为了提升小学识字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与这些APP结合起来,利用APP的功能将自己的教学内容游戏化,以此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从字音、字形、字义以及复习测试这几个最为基础的方面出发,结合具体案例对其应用作了一番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如何使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在激烈运动、大强度的体能训练后,在较短时间内尽快得到调整恢复,是运动训练工作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积极性休息是训练过程中消除疲劳、加速体能恢复的有效手段,其形式方法多样,在运用方面也应有所选择,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3.
运动性疲劳的细胞机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运动性疲劳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迄今为止人们对其产生的机理仍未达成一致的看法。本文就运动性疲劳的机制问题对近几年来研究的热点及最新进展情况试作阐述。  相似文献   
4.
体育运动中神经-肌肉疲劳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回顾神经-肌肉疲劳的研究历史,并从生理学角度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中枢性疲劳与外周疲劳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在实验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有关中枢性疲劳,着重介绍5-羟色胺、多巴胺、乙酰胆碱等中枢神经递质参与运动性疲劳的形成与恢复的新证据与新理论(可能的机制).有关外周疲劳机制,从神经肌肉接头处的超微结构到骨骼肌细胞的亚细胞结构等可能发生疲劳的部位,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作简要概括.这些研究成果表明有关运动性疲劳的生理学研究进入到亚细胞水平与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5.
应用牛磺酸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运动生物化学角度入手,对运动性疲劳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同时研究分析了牛磺酸对运动性疲劳的作用。牛磺酸能促进运动自由基的代谢。缓解运动性疲劳,是一种有效的运动营养补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运动性疲劳的整体功能态与中医证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整体功能态的改变是研究运动性疲劳诊断与恢复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阐述了运动性疲劳整体功能态概念的形成及特点,分析了运动性疲劳整体功能态与中“医证”的关系,为运动性疲劳的研究选择了一个新的切入点,有益于今后运动性疲劳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浅议运动性疲劳恢复能力的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快慢,是否是1种能力?这种能力能否通过训练来加以提高?这是运动训练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本文试将运动性疲劳的恢复能力作为训练的内容,提高到与运动训练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进行讨论,提出了训练“恢复能力”的生理机制及作用。并且还从疲劳发生的机理来讨论训练“恢复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恢复能力”可以进行训练,以及对不同运动疲劳的恢复能力提出了应用不同训练手段进行训练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运动性下丘脑-垂体-性腺功能模型的建立及药物纠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大鼠为研究对象,对运动训练引起的低血睾酮状态下,大鼠体内糖原贮备及骨骼肌能量代谢和收缩蛋白基因表达的情况以及其肾脏的结构、功能及代谢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所采用的运动性低血睾酮模型造成了大鼠的低血睾酮,补肾中药“仙灵口服液”可以纠正这种变化,使血睾酮浓度保持在正常水平;运动训练使大鼠出现了肾脏无氧代谢酶活性下降的现象,其意义有待研究;中运动性低血睾酮大鼠肝糖原明显高于对照鼠,肌糖原含量也较安静对照鼠的有所提高,中药治疗对此没有影响;运动性低血睾酮大鼠骨骼肌中CK,PK,MDH这几种酶的变化是:CK及PK活性没有明显改变,MDH活性明显提高,中药治疗对此没有影响;运动性低血睾酮大鼠骨骼肌α-肌动蛋白基因表达略有下降,补肾中药制剂则可避免这种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找对四川省散打队十运会赛前训练有关运动性疲劳有效的生理、心理监测措施。方法:采用追踪实验法和统计分析法。以四川省散打队备战“十运会”的五名队员为对象。以周为训练单位。采静脉血:每周一展8时空腹采血,共四周。测试指标:1)生化指标:CK、BU、Hb;2)心理指标:闪光融合频率、自创量表法。结果认为将整体监测与个体监测配合运用,是监测运动性疲劳的可靠手段;而将生化指标与心理指标结合使用,是监测运动性疲劳的有效手段。结论:运用生理生化指标和心理指标对散打运动员进行综合监控,其效果优于单一使用生理生化指标或心理指标。  相似文献   
10.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血液CK、LDH、IL-4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抗疲劳能力的影响,将8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服药组,通过适应性训练后,进行一次力竭性运动,测定运动后即刻、运动后24h、48 h的血液CK、LDH和IL-4等有关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服药组的各指标升高幅度均较低(p<0.01).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对骨骼肌细胞膜的正常结构和机能具有保护作用,能降低运动后急性免疫应答反应,因而具有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将其开发为运动营养补剂应具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