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58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红梅 《青年记者》2016,(18):19-20
前所未有的压力,倒逼之下的转型,怎一个“累”字了得!这恐怕是传统媒体人当前最深切的感受.如何转型调结构,如何融合发展,成为媒体人必须回答的问题,华西都市报进行了一些探索. 首先,随着媒体格局持续演变调整报纸的营销策略.今年1~5月,华西都市报平面广告和多元收入的比重已经从8∶2调整到6∶4,多元活动收入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3.
合音现象是一种常见的语流音变,由于快读、连读或者其他原因两个音节或者多个音节合读为一个音节。合音现象在古代汉语时期就已经存在,在现代汉语方言中仍有许多这种现象的存在,本文将对汉语方言中的这一现象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韩国雉岳高中汉语课中"一"的变调教法实际,提出仅就变调规律客观事实的描写是不够的,这使得变调成为一些零散的语言现象,除了死记硬背,难以掌握。但如果引入语音学理论,结合汉语实际,引入平仄相对的对称性概念的话,就会使变调这一现象从看似零散变成统一的规律性特征,便于掌握。  相似文献   
5.
罗昭平 《大观周刊》2012,(45):45-45
合音现象,是一种很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但在仁怀方言语流音变中,合音现象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音变现象,与其他地方方言相比有自己的特点。本文将对仁怀方言动态语流中的部分合音词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地分析了合音词的类别,考察了合音词的实质,并试图从合音词变化的内因与外因两方面来分析现代汉语合音词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汉语出现了许多新兴的语言现象。这些语言现象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在语音上有诸多特殊的发音现象。从音韵学角度对现代汉语流行语中的合音、音变等现象做分析,可阐释现代流行语的一些特殊发音现象。  相似文献   
8.
首先对云南方言的单字发音特点做了分析,然后在优选论框架内,对两字组轻声变调情况做了分析研究,通过7个制约条件的交互作用,对候选项进行综合评估,得到的结论是云南方言不仅具有北方方言语言特征,还具有自身地域语言的语音特征。结果表明,优选论可以对云南方言轻声连读变调形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河北沧惠片沧州东部地区广泛分布着三字调方言,其单字调除了包含阴平及去声调类以外,还有阳平与上声调类发生合并。这种分合表现与三字调“银川型”类似。在连调层面,河北“沧惠片”与“银川型”三调方言阳平和上声调类均保持对立,但两地调类复原范围不同:(1)沧州:上声+阳平≠上声+上声、阳平+阳平≠上声+阳平;(2)银吴片:阳平+去声≠上声+去声。此外沧州地区“阳平上”的调类合并呈现单向性,是上声调类并入阳平调类。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兼词呢?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杨伯峻先生。杨伯峻在《文言文法》中说:“这类词的特点是,以一个字,却同时起两个不同的词性的作用。有些是合音词,有些却不是合音词。譬如常用的‘诸’字,有时是‘之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