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220篇
科学研究   144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9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评价氧化铝陶瓷性能与显微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单介绍了氧化铝陶瓷的各种优越性能及在各领域中的作用,着重分析了氧化铝陶瓷在扫描电镜下的显微结构特征,并对氧化铝陶瓷的性能和质量与显微结构的关系做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对用于柱色谱分离的填充材料Al2O3,采用清洗、过筛、调节pH值、净化、干燥和活化处理,对获得的Al2O3进行物理性状测试和柱色谱性能研究。结果发现经过煅烧和微波辐射的Al2O3物理性状符合实验要求,对靛酚和甲基橙分离性能良好,两者之间的比移值Rf范围在8.6~9.3,可以采用该工艺对Al2O3进行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5.
用碳酸氢铵和氨水混合溶液作为复合沉淀剂制备氧化铝粉体.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对粉体的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铝粉体的激发光谱是以247nm(5.03 ev)为中心220nm到270nm的宽带激发;在254nm波长激发的发射光谱,是以395nm(3.15 ev)为中心340nm到460nm的宽带发射.  相似文献   
6.
本引用了40多篇献,从粗糙表面、多孔表面、规则刻槽表面、纤维表面、纹理结构和蛋白质层六个方面全面地论述了材料表面拓扑(织态)结构对细胞相容性的影响,阐明了组织工程材料的细胞相容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叶宏明  杨辉  包绍华 《科技通报》2006,22(3):420-425
以无机铝盐为先驱体,六次甲基四胺为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铝粉体,将纳米氧化铝粉体应用于薄胎厚釉青瓷瓷胎中,研究了粉体对青瓷瓷胎的增强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干凝胶在980℃基本上转变成-αAl2O3,1250℃可与瓷土中SiO2形成增量莫来石,使薄胎在烧成冷却过程中抗厚釉拉裂性能得到提高,胎釉热膨胀系数的失配使釉面形成开片,修饰美化青瓷。  相似文献   
8.
在磷酸电解液中,利用一次阳极氧化工艺成功的制备了具有结构色的多孔氧化铝薄膜。采用交流电沉积方法在氧化铝薄膜的孔洞中沉积金属Co纳米线,得到了高机械强度且具有高饱和度结构色的复合薄膜。控制氧化时间,可以调控复合薄膜结构色的颜色。采用遮挡法,结合多次电沉积工艺,成功的制备出具有彩色图案的复合薄膜。理论分析了薄膜结构色的变化与其微观结构的关系,结果显示,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以嵌段共聚物F127为模板剂,Ni(NO3)2·6H2O为Ni源,低分子量的戊二醛和木质素为碳源,KOH为扩孔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以无定形碳或者聚合物为骨架的具有高分散性的NiO纳米粒子。通过XRD,TEM和BET表征其结构和形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纯的NiO纳米粒子被无定形碳包围,BET比表面积最高为802 m2/g并且具有窄的孔径分布。通过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来表征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比电容和在1000次循环中具有很好的循环稳定性。在1 A/g到10 A/g的恒流充放电实验中,复合材料的比电容保持率为90%。因此,介孔NiO/C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做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毛管束模型是把实际多孔介质的孔隙网络看成由一组等长度、不等直径的毛细管所组成,这种模型在油层物理及渗流力学中应用最广。本文为了研究储层岩石的毛管束模型,通过实验数据对毛管束模型半径赋值,并通过求取毛管压力曲线来探讨毛管束模型。最后对毛管束模型进行了深入地分析讨论:对于像初次驱替毛管压力曲线这样的简单现象,如果将它从相关的其他现象中孤立出来进行考虑,则可用毛管束这样不完善的模型来解释这种现象。但是,用它来精确模拟实际孔隙介质存在问题,这是因为毛管束模型过于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