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每种声音都有其特色,并且需要严格的陶冶和训练。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中,女中音声腔特色及训练占有重要地位。什么是正确的歌唱方法,如何才能发展女中音自己独特的美妙声音“色彩”并保持声音的珠圆玉润,须从呼吸、发声、共鸣、歌唱等基础训练几方面加以努力。  相似文献   
2.
女中音作为有着独特个性的声部,她具有特殊的音质和音色,音域宽广,音色纯厚,柔美,纯净而富于变化。目前,全国各个音乐院校对女中音换声区的阐述大多只是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因此,笔者以《哈巴涅拉》为例,着力于声区过渡的理论技法及其训练技巧的学习与实践,在转换声区中如何做到高、中、低三个声区自然无痕的过渡等,谈自己的看法和  相似文献   
3.
关牧村有"中国第一女中音"之称,说到中国人女中音很少,她认为这是"生理构造的原因,女性声音都比较细,所以中音不太好唱,如果唱不好就容易很死板、木、沉,没有感情那种.你要唱又宽厚、又明亮,而且有感情,很细腻,又是完全男性那样,还非常柔美,漂亮的金属声音来感动人,不好唱,作品也很少".  相似文献   
4.
谈声乐作品中女中音的情感主题与形象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颖 《科教文汇》2008,(22):261-261
文章选取声乐表演实践中的一个声音种类——女中音作为中心论点,围绕这一论点在作品中解析、总结其情感主题与形象定位,并上升到声乐审美的层面予以美学理解,从而达到了由感性体验到理性归纳的认识高度。  相似文献   
5.
《五木摇篮曲》是日本一首地方性民歌,源于熊本县。五木是日本的地名,其原始版本是由女中音歌唱的曲目,曲调速度和节奏比较缓慢,用中速演唱,风格安静祥和,是一首具有催眠曲性质的优美的唱调。  相似文献   
6.
7.
在声乐训练中,男高音高音唱法的训练比其他诸如男中音、女高音、女中音等声部的训练要复杂得多、困难得多。对于男高音的高音,声乐界一位知名的专家,歌唱艺术家吴雁泽,曾在歌手大奖赛的间隙评论中说“男高音,高音难”,就这么简单的几个字,深刻地但也言简意赅地道出男高音难就难在高音上。  相似文献   
8.
张北北 《科教文汇》2008,(32):270-270
女中音在声乐艺术中作为一个独立声部产生具有其重要的意义。她具有丰满柔美的音色,宽广的音域,适中的共鸣音量和向全能全面性的发展空间。女中音的花腔技术的训练使得女中音声部的发展不断完善,在歌剧乐坛上筑有更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打起手鼓唱起歌》是由施光南作曲,韩伟作词的一首经典的女中音歌唱曲目。文章以这首歌曲为例,从音乐风格,演唱技巧进行分析,认为作为一各歌者,要想把一首歌曲处理好、表现好,就必须对音乐作品进行准确的解释和体会,并适当运用演唱技巧,使演唱者自身能够通过其歌声,对音乐作品进行完美的展现。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