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70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1篇
教育   28585篇
科学研究   712篇
各国文化   337篇
体育   1773篇
综合类   938篇
文化理论   145篇
信息传播   2342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367篇
  2022年   225篇
  2021年   264篇
  2020年   340篇
  2019年   372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306篇
  2016年   488篇
  2015年   882篇
  2014年   2285篇
  2013年   2221篇
  2012年   2530篇
  2011年   3471篇
  2010年   2863篇
  2009年   2432篇
  2008年   3169篇
  2007年   1781篇
  2006年   1631篇
  2005年   1568篇
  2004年   1537篇
  2003年   1334篇
  2002年   1242篇
  2001年   1100篇
  2000年   839篇
  1999年   355篇
  1998年   233篇
  1997年   194篇
  1996年   130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们阅读鲁迅的作品自然不会忽视那些奇特的、精彩的、富含张力的语言,但往往会忽视那些看似平常的、随意的词句:即使留意了,有时也会因为不能准确理解其妙处而漠然视之,甚至横加非议。比如他的散文诗《秋夜》的第一句“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便因其表达的啰嗦、寓意的特殊而往往为人所诟病。  相似文献   
2.
3.
4.
女性作家群体的崛起是河南文坛的新现象。以邵丽、乔叶为代表的女性作家最初大胆书写女性情感经验,接受后现代主义观念,质疑由男性作家主导的本质化宏大叙事,为河南文学提供了新的面相,冲击了当代文学中以表现乡土苦难、批判乡村权力见长的"中原经验"。女性作家的创作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逐渐摆脱了单向度的女性意识表达,对社会历史的复杂性有了深入的体认,开始直面城镇化转型中的中原大地现实,创作出了社会关怀强烈、生活观照深入、情感指向博大的作品,较好地丰富了当代文学中的"中原经验"。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9,(A3):17-18
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题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是文学类文本阅读中赋分高,得分低的压轴题。高三复习备考中,我们习惯于借题悟道,即借助一道道题目的演练去掌握解题角度和思路,收效甚微。笔者打破常规思路,采用"借文悟道"和"以写悟道"的形式进行小说结尾表达题的创新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乡土和公路作为主要元素的轻喜剧《过昭关》在类型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借助"乡土"这个底色元素完成了中国公路电影类型的范式升级。《过昭关》关注当下城市化进程中乡土与人情的变迁,观照在大时代辗转中失语祖辈一代的心路历程,带有历史与伦理的二律背反式思考意味。影片试图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弥合老中少三代人价值观念的裂痕。  相似文献   
7.
康、乾时期才子佳人小说绝大部分以大团圆作结。但才子佳人们最后的终成眷属难掩之前故事所展示的现实悲凉;辞官归隐或修道成仙结局的大量出现,映射的却是小说中普遍存在的"人生如梦"思想和虚无观念。这种矛盾而复杂的文本状态,与早期同类小说中简单明朗的爱情喜剧特质迥然有异,却真实反映了康、乾时期才子佳人小说作者对叙事操作的调整及创作思想的渐变。  相似文献   
8.
路善全 《学语文》2002,(3):32-32,39
钱钟书于1947年发表的《围城》,以其对中外文化渊博精深的把握,以及对世态人情细致入微的体察,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小说的主人公方鸿渐以其形象符号的多重含义在中国乃至世界现代小说人物画廊中独具魅力。  相似文献   
9.
波眠是生长在甘肃陇南地区的一位诗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波眠的乡土以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感悟表现了与这块土地上父老乡亲同体共命的感情。“倾诉与呼唤”是波眠乡土诗的主旋律。在艺术上 ,波眠的诗表现为特色鲜明的乡村事象与独特生命体验的同构谐生 ;同时 ,波眠的诗是凝重的 ,但一些诗在凝重中却又给人以孩子般的天真与清纯  相似文献   
10.
赵爱兵 《学语文》2002,(2):17-17
鲁迅的《祝福》是中学教材中传统名篇。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时,往往只注意讲祥林嫂和鲁四老爷,还有柳妈和作品中的“我”,而对作品中的卫老婆子这一人物形象很少涉及,或者干脆不提。《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在分析《祝福》的人物形象时,对之也是只字未提。笔者认为,作为中介入的卫老婆子在小说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只是历来被忽视而已。其理田有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