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教育   49篇
科学研究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惠娟 《文教资料》2011,(26):24-25
本文选取"六书"中指事和会意两种造字法,比较两者在定义、特点,以及所形成的指事字和会意字类型的异同,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在辨析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表意性、独立性和上位性三大原则和辨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功能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功",<辞源>称:事也."事有成效日功"."能",能量."功能"指事功和能力或功效与作用.英语Function具有职责、任务、机能、功能等含义,所以,职业教育的功能,系指职业教育的功用和效能. 职业教育是相对于基础教育的一种教育类型,是面向就业的教育.广义的职业教育包括职业陶冶、职业准备教育、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相似文献   
3.
情节和细节是阅读、写作记叙性文章时经常涉及到的两个问题.情节是指事情的变化和经过,一般情况下,事情都是按照"起因--经过--高潮--结局"的顺序展开情节的;细节是指一些细微而又具有典型性的情节和现象,它包括实物细节、动作细节、语言细节、肖像细节、环境细节等.  相似文献   
4.
"指事"是一种重要的造字方法,历来为汉字学者所重视。但是,由于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意"八字界说过于简单且纰漏较多,致使后人对"指事"的理解有颇多分歧。通过阐释检讨明儒赵撝谦《六书本义·指事论》并综合古今方家观点,我们发现,指事字既是对象形字字符资源的利用,又是对象形构形造字法的深化。指事字利用象形字形符象征某类物体的"能指"功能,通过添加特定的指示符号借以表达新的语义,在充分展现象形字潜在的能指性功能的基础上,使汉字的所指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5.
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三书的排序历来大都是从汉字产生的手段和方法的角度来讨论的,如果从文字是记录语言的角度来立论,从汉字产生的时间和形成的过程来看,象形、指事、会意三类字有条件也极有可能同时出现,没有先后之分。  相似文献   
6.
近代古文字学家林义光先生在探求古文字演变规律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字是由原字改变字形方向或增减笔划而成的,而传统六书理论却不能涵盖这些字,所以他提出了"形变指事"说.本文旨在阐发"形变指事"说在六书理论研究中的开创性和科学性及其对后世六书理论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汉字中的指事字数量较少。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列出了125个指事字,并将这些指事字分为纯指事字、象形兼指事字、会意兼指事字、形声兼指事字四类。但其目录所列的一部分指事字与正文所释有相悖之处,我们将把这些指事字分别罗列,加以整理,并对其进行辨正。  相似文献   
8.
《说文》所收9353个古文字中,独体象形字有428个,指事字138个,会意字829个,形声字7958个。文字研究自孔子以来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对“象形”、“指事”、“会意”的研究已是无微不至,而对“形声字”的认识,就连许慎也是曲解多于正判,谬误多于真理。很多解释流于简单化、程式化,甚至望文生义,牵强附会,停留于形式与表象的机械分割。其实形声字的构成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隐含着古人高度的系统创造性思维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释“攀”     
是会意字,且 子为“攀”之本字。 的本义应为“两只手向上借助外物”。后来, 的本义,渐渐扩大化为“两只手向上借助外物”或“两只手向前借助外物(即‘拉,牵’之义)”。  相似文献   
10.
刘爱民 《教育艺术》2007,(10):39-39,42
什么是和谐?和谐,在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在美学范畴中,是指事物和现象各方面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元化的统一;在心理学范畴中,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任何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