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4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31篇
综合类   17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姜丙利 《垂钓》2020,(1):76-77
传统钓法花费少、携带方便,钓法相对简单易学、适应性强,至今仍受到休闲钓友的喜爱,尤其在隆冬季节垂钓鲫鱼,是其他钓法所无法替代的,我们有必要学好它、用好它。进入冬季,冰天雪地,寒气逼人,不少鱼类已处于冬眠或半冬眠状态,但是鲫鱼、翘嘴等鱼类仍在觅食,因而成为我们主钓的对象鱼。  相似文献   
2.
《易》是在中华民族智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精神产品,是对自身力量的自觉认识与肯定。孙奇逢的《易》学思想是古代《易》学理论发展的高峰。  相似文献   
3.
从宇宙生成论、天人关系论、发展变化论等方面分析 ,《淮南子》具有浓厚的易学思想。它对易学的推衍以及以“易”论理 ,推动了易学在汉代的发展 ,从而确定了《淮南子》在中国古代易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王弼的身世、学术传承,以及王弼所生活的时代特征,说明青年才俊王弼在魏晋玄学乃至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并结合王弼的传记材料,初步介绍王弼的三个重要哲学问题:(1)有无问题;(2)圣人有情无情问题;(3)“大衍义”的问题。这三个问题是了解王弼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第二部分探讨王弼的重要著作之一《周易略例》,对该书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读。该书是了解王弼易学的纲领性材料,指明王弼易学的基本特征,并说明王弼对中国易学乃至中国哲学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在今年"两会"期间举办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外交部长杨洁篪曾风趣地说:"中文是世界上最容易学的语言之一,否则很难解释为什么有13亿人选择中文作为他们的母语."  相似文献   
6.
易学理论中的变易观,阴阳五行观,太极观和天人观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思想体系,对现代企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对现代企业管理者的求变与应变的经营理念和企业运作中的系统管理与整体把握有着良好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朱伯崑教授     
《邯郸学院学报》2005,15(1):F002-F002
朱伯崑教授,1923年生,河北省宁河县人。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1952年起赴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指导和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数十人。现任国际易学联合会会长、中国易学与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和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院长等职。  相似文献   
8.
当代新易家的理论建构为 :中华文化的主干既不是儒家 ,也不是道家 ,而是通贯儒道二家的“易道”。易符、易图、象数是“易道”的载体和表达形式。易学与中国传统生命科学紧密结合在一起。消解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对立 ,消解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科学与人文的互补、中西文化的融合是当代新易家的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9.
从元气本原论、天人关系论、阴阳矛盾论等方面分析 ,《太平经》体现了易学哲学的宇宙生成模式、宇宙结构模式和宇宙通变模式 ,对易学在汉代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探讨《太平经》的易学思想 ,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其在中国古代易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朱熹对其易学思想的诠释方法是多样的,其中诗歌就是一重要手段,因而,从诗歌的角度来探讨朱子易学是可行的。朱熹诗歌中包含着其大量的易学思想,而其易学思想对其诗歌又有重大影响。以诗彰显易理,以易理影响诗体,是朱子易学诠释和诗歌创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