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体育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研究应用显示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生长抑素(SOM)的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扬子鳄结肠壁神经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呈棕色反应的AchE 阳性神经丰富,分布于结肠壁各层内,AchE 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粘膜下神经丛,粘膜内可见阳性神经元分布。生长抑素免疫反应(SOM—IR)纤维主要分布在肌层和肌间神经丛,大多为膨体纤维;粘膜下层中 SOM—IR 纤维数量较少,主要分布在小血管壁及周围。肌间神经丛可见 SOM—IR 神经元。表明在低等脊椎动物扬子鳄内脏已存在比较完善的神经调节。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显微图像分析,分别对胃癌及对照组肉眼下非病变区胃窦粘肿幽门腺生长抑素样免疫反应细胞(D细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胃癌和对照组D细胞主要分布在胃窦粘膜中下部,胃癌 D细胞减少,其数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胃癌组形状因子增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文为探讨胃癌时胃窦粘膜非病变区幽门腺D细胞的内分泌调节提供了形态学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递增负荷运动造成免疫功能下降过程中生长抑素(SST)和生长抑素1型受体(SSTR-1)的应答和适应变化特征,探讨其可能机理。方法 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又依据取样时间的不同分为15小组,建立递增负荷训练模型。分别于第0、2、4、6周末的运动前安静状态、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3 h,将大鼠全身灌流固定后取脑及垂体,冠状位连续石蜡切片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所得图像使用Image-Pro Plus6.0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结果 (1)下丘脑中SST主要分布在3V旁室周核的上半部分,为胞质阳性;SSTR-1主要分布在垂体边缘,为胞膜阳性。(2)各组大鼠下丘脑SST及垂体SSTR-1对6周递增负荷运动的适应性变化特征为:①对照组大鼠SST在6周内无显著性差异,SSTR-1在第2周时最低,依次为第0、4周,至第6周时最高;②2周安静状态SST较0周明显增多,4周安静时下降至略低于0周,第6周则下降更低;SSTR-1安静状态下4周最高,依次为第6、2和0周。(3)各周大鼠下丘脑SST及垂体SSTR-1对1次性运动的应答性变化特征为:①第0、4周运动后即刻SST的表达增多,而第2、6周减少;训练第0、2、4周大鼠运动后3 h均可恢复至运动前安静状态,第6周则不能恢复;②SSTR-1在运动即刻及恢复3 h后的变化规律与SST一致,但运动结束后3 h的恢复程度较SST低,有滞后现象。结论 (1)在长期递增负荷运动影响下,安静状态时大鼠下丘脑SST运动初期一过性增加,之后呈下降趋势,适宜运动可以减少安静状态SST的表达,有利于维持自身的免疫机能;(2)大鼠垂体SSTR-1对1次性运动应答性反应的规律与SST一致,即接受适宜运动训练的个体运动后即刻表达增多,处于运动应激动员和衰竭阶段的个体运动后即刻表达减少;(3)运动后即刻及安静状态下,过度训练均引起大鼠下丘脑SST及垂体SSTR-1表达减少,对于对抗免疫抑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机体防御抑制保护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7名中长跑运动员经过4 周大运动量强化训练后,出现免疫功能抑制,CD_8~ T细胞比例明显升高,CD_4~ /CD_8~ 比值下降,呈倒置现象。放射免疫测定的结果表明,4周强化训练后,运动员安静时血将β—内啡呔(β—EP)和生长抑素(SS)均明显升高,β—EP和SS对运动试验的反应性降低。结果提示,强化训练后,运动员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可能与神经内分泌调节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5.
1血糖糖是机体重要的能源物质,在一般情况下,机体所需能量的70%是由糖提供的.人体每日摄取的淀粉类食物最终被分解为葡萄糖,然后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在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协调作用下,血糖维持在70-110mg/dl(3.9-6.1mmol/L)的范围内,随血液循环至全身各组织,为细胞的代谢提供能量.  相似文献   
6.
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经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取下丘脑组织,行再固定24h,常规石蜡包埋和切片,用地高辛标记的cRNA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在弓状核及其邻近区域见到阳性神经元,阳性信号为蓝色颗粒,胞质、核膜及核仁呈阳性。阴性对照均无阳性反应出现。本实验证实,用石蜡切片进行原位杂交组织化学研究,能检测下丘脑生长抑素神经元基因表达产物mRNA,方法稳定,重复性好,便于普通实验室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7.
生长抑素是动物体内具有广泛生理作用的重要激素。本文较全面地综述了近年来对生长抑素的研究成果,从激素的分布、分子结构、作用机制和代谢等,特别是在生理作用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观察33例人阑尾肌层生长抑素(SS)样免疫反应(-IR)神经。阑尾炎组25例(单纯组7例,慢性组6例,化脓组7例,坏疽组5例);对照组8例。结果:各组阑尾肌层中均有SS-IR神经分布,环肌层较多,各阑尾炎组SS-IR神经丛及神经细胞数密度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P<0.01),坏疽组SS-IR神经丛数密度较单纯组、慢性组减少(P<0.05)。本文结果提示:阑尾肌层SS-IR神经参与了阑尾炎的神经调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上、下肢等速力量和血中肌肉生长抑素含量。方法:以血乳酸为监控标准。结果:减体重运动员实验后体重下降显著。减体重组运动员60°/s肘关节伸峰力矩显著低于对照组,60°/s肘关节屈伸比实验后则显著升高。减体重组运动员实验后180°/s肘关节伸峰力矩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后180°/s肘关节屈相对峰力矩比实验前显著升高。减体重组运动员60°/s膝关节伸峰力矩显著低于对照组,180°/s膝关节屈峰力矩显著低于对照组,180°/s膝关节伸峰力矩比对照组低,180°/s膝关节屈相对峰力矩也比对照组低。运动员减体重后肌肉生长抑素有升高趋势;实验后对照组该激素与体重和去脂体重之间具有显著负相关。减体重组运动员实验后该激素与体重和体重指数之间有明显负相关。对照组运动员实验后肌肉生长抑素与60°/s和180°/s肘伸相对峰力矩有显著相关。减体重组实验后肌肉生长抑素与60°/s和180°/s肘伸相对峰力矩有显著相关。结论:自由式摔跤运动员限制饮食进行训练时肘、膝关节快慢速屈伸峰力矩与肌肉生长抑素水平之间具有相关性,对机能评定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年龄对胃内分泌细胞数目的影响,本文取胃镜或胃切除标本67例,按年龄分青年组(22~34岁)和老年组(67~78岁)。石蜡切片,厚度5μm,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方法,观察了胃体和胃窦部生长抑素细胞(D)、5-羟色胺(5-HT)和胃泌素(G)免疫阳性细胞,经光镜下观察和细胞计数表明青年组三种细胞明显多于老年组,在胃窦部D、G细胞数青年组显著多于老年组(P<0.05),5-HT细胞则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胃体部,青年组三种细胞均多于老年组(P<0.05),文中对三种细胞的功能和检测它们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