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16篇
科学研究   10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5 毫秒
1.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明确提出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 ,本文通过对语文素养具体内涵的剖析 ,论辩演讲对语文素养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论析 ,认为锻炼培养学生的论辩演讲能力是有效达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佛家逻辑——因明创建于印度,后来通过佛教传入汉地,又东渐朝鲜、日本。因明传入我国后,形成和发展为汉传因明与藏传因明。中国是因明的第二故乡。但因明在汉地曾经衰微,到近现代才复苏和再度发展。现在社会论辩之风日益兴盛,辩讼之风也极为强劲。社会的需要促进了论辩学的复兴与创新。我国的一些学正在从因明中吸取营养,借以构建适应于现代的论辩学。我们要继承因明这份珍贵的遗产,力争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3.
在纵横捭阖的战国乱世中,一批口若悬河的纵横家,游走于各诸侯国之间,用论辩之法帮助各诸侯国君分析各国形势,做出最有利的判断,以实现他们一统天下的野心,同时也是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实现所谓的人生价值。当论辩成为他们安身立命的工具的时候,论辩的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墨家辩学是我国古代名辩理论的主要部分。根据墨家辩学中的有关知识,联系现代论辩理论中的“承认”说,可以得到一种认识:进行论辩是为了“争胜”;要能“争胜”,就要注意在论辩中“取当”;所谓“取当”,也就是要注意在论辩过程中谋求“承认”。  相似文献   
5.
老画家吴冠中提出"笔墨等于零"之说,引发了二十世纪末最大的水墨文化大论辩,至今未息;他称得上一位中华民族的"孝子",他的艺术根基是西学,他是以"西体中用论"的世界眼光看待水墨文化中的"笔墨";如果"笔墨等于零"的初衷是为了水墨艺术发展而进行的呐喊,则是一剂开错了的药方,只能是画家创作中的一种感受;当我们对吴冠中先生的"笔墨等于零"之说进行文化批判时,有必要对论辩的自身效果进行反思,倘若以"文明多极论"的世界眼光看水墨,对于传统中国画、现代水墨画,以及笔墨问题的研究,视野会越来越宽,探讨也会随之深入.  相似文献   
6.
读《孟子》总使人有气势磅礴之感.咄咄逼人之势。孟子沦辩的进攻性在《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可见一斑。在该文孟子举出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例后,回答齐宣王的问话,说“是心足以王矣”,有了这种仁爱之心就可以行王道了。至此孟子已回答了齐宣王三个问题,即“德何如,则可以王矣?”“若  相似文献   
7.
何为议论文?议论文该怎么写?简单地认为议论文就是一个论点加两个故事证明的学生大有其人,这些学生写出的文章要么根本不是议论文,要么就是肤浅低幼化的议论文。因此,语文教师得先让学生初步了解议论文的常见思路,掌握议论文写作常用的论证方法,帮助学生摆脱写作的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8.
孟子是战国中期的一位儒学大师,一生以继承孔子之业、宣扬儒家道统自任。他周游列国,对各国国君宣传其"仁政"、"王道"思想,同各种非儒的思想进行论辩。今天的很多成语就源自于孟子的这些论辩活动,其中表达了孟子的关于君王为政、个人修身等见解,体现了孟子铁肩担道义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王素勤 《学语文》2013,(1):18-19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有着"亚圣"之称的孟子的散文对后世的影响比起其它诸子来似乎更大、更广泛。虽然这和儒家思想在整个封建社会的独尊地位不无关系,但不能否认的是,《孟子》散文确实有着与其它诸子散文迥然不同的艺术特色。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纵观孟子的一生,主要都是在游说诸侯,进行政治宣传活动,宣传自己行王道、施仁政的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10.
中学阅读教学一直走不出"高耗低效"的困境,学生唯师是从,唯书是从的现象较为严重。作为一个一线的语文教师,认真分析了阅读教学的现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以小说为例,恰当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论辩,因势利导,激发学生潜藏在内心深处的个体经验和情感感受,很好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希以此教学实践方法,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断增强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