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9篇
  免费   1篇
教育   2847篇
科学研究   84篇
各国文化   28篇
体育   44篇
综合类   90篇
文化理论   18篇
信息传播   13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369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410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
速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方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现代运动训练是由负荷--疲劳--消除疲劳--恢复--提高构成的过程.恢复与疲劳在运动训练中有着同等重要作用.人们充分认识到,没有负荷就没有训练,没有恢复也就不会有提高.当今速滑强国高度重视恢复训练,这是因为大负荷训练给予运动员以极深的刺激作用,使疲劳程度加深,这就必须让运动员有足够时间和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促进恢复,及时进行疲劳消除,以保持运动训练节奏,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环境的美学建构,首先是“诗意地栖居”做到“大道一如”,既而在“大道一如”的守护下做到“和谐共存”,这是实现人类“诗意栖居”的本源,只有这种“和谐共存”,人类才可能在“充满劳绩”的情况下拥有真正、自然、自在、自由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4.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海德格尔之所以非常喜欢荷尔德林的这句诗,因为在海德格尔看来,它道出了生命的一种本真的、自在的状态。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不禁要问:本真的教育对多彩的生命究竟承担着怎样的责任?是唤醒、放飞?还是抑制、羁绊?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为指针,以"健康第一、以人为本、发展特色、创造精品"为该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在加强乒乓球教学科研、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同时,注重课外体育资源的开发,扩大课程范围,以终身体育为指导,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了多种教学模式,构筑了校园乒乓和体育文化,从而使学生加深了对体育的了解,提高了体育参与意识,增强了学生的锻炼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完美地实现了学生由热爱到融入到享受体育的最佳过渡.  相似文献   
6.
在<红楼梦>中香菱地位卑微,命运坎坷,她出现的时间、地点与她相关的事件对整部作品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她沟通了神话与现实,在全篇中奠定的是悲剧的基调;作为第一个薄命女儿、第一个家庭历劫、第一对薄命鸳鸯的承受者,她奠定的又是作品结构模式.同时香菱也涵盖了黛玉、宝钗、可卿的某些特质,而作者对她的反谶言选择更加深了悲剧的力度.  相似文献   
7.
“莫道新闻多老套,躬亲细悟气方豪。”新闻事业是富有诗境、诗情、诗意的事业。君不见,《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卓绩正气传弥久,长使黎民泪满襟”。  相似文献   
8.
重庆作为直辖市,又和成都同时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外开放的程度显然在不断加深。那么,重庆报纸的内容是否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趋势?这种视野和趋势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在对上海城市的描述中,王安忆揭示了她的艺术世界里,理想的都市文化形态存在于都市民间的空间里.这是一个零散的、虚拟的、记忆中的空间.通过对这一虚拟空间的想象、糅合,王安忆在她的小说中提出了她理想中的当代都市文化形态的构成要素:个性化的、日常的、优雅的.  相似文献   
10.
刘火雄 《现代传播》2018,(4):153-155
"为你读诗""读首诗再睡觉""给孩子读首诗""我们读诗"等诗歌诵读类微信公众号的兴起,得益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以及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诗歌诵读类微信公众号围绕"诗意"诉求设置媒介议程,其内容推送通常采取"画诗乐"传播模式。中国历史久远的诗歌传统一度式微后,经由此类微信公众号传播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网络复兴,并建构起数字时代新的社群化读诗景观。但是,在应对作品同质化、版权保护等方面,诗歌诵读类微信公众号仍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