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篇
教育   66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墨人物画是中国画中一个既具有悠久历史,人文传统又非常年轻的分支画种。唐代以降,水墨大兴;宋元明清四代,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其中出现了石恪、梁楷、黄慎、闵贞和任伯年等人物画大家。他们的人物画作品多采用以书法入画和水墨设色的形式,展现了与唐代工笔重彩人物画完全不同的风格面貌。这些人物画作品可被称作为文人写意人物画。  相似文献   
2.
双语者常面临语言选择尤其是语码转换的问题。有诸多因素会影响双语者的语言选择包括语码转换。本文综合现有的文献,对影响语言选择的一些因素和理论作一总括,最后也介绍了语码转换研究的新方法-会话分析。  相似文献   
3.
禅学与宋代诗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诗学建设者经常宣称他们从弹学中广得利益的说法,是不真实的。两宋诗人的修为不能保正他们体味禅髓,禅学本身也不具备解决诗学难题的理论潜力。宋代诗学中的“以禅喻诗”现象,仅是宋人别致的语言选择。禅学给宋代诗学的利益,并不比儒学、道家大多少。宋代诗学中用禅学喻示的那一部分诗学内容,在宋代同时被人用儒、道语言顺畅自如地表述过。  相似文献   
4.
新疆的跨民族交际根植于新疆多民族人文生态环境中,呈现出民汉交际和民民交际的两种基本形式。在这个由多民族构成的人文生态环境里,每一个民族都是一个文化体的小环境,各种不同文化体之间的文化信息相互流动,使得人文生态大环境生生不息地运动。新疆这种独特的多元化、多侧面的人文生态大环境必然是影响新疆跨民族交际中语言选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英语课堂语码转换是特殊语言环境中的转换,是在顺应性基础上灵活的语言转换形式.本文从顺应理论角度分析、探讨了英语课堂语码转换现象.  相似文献   
6.
7.
小学数学双语教学是以外语为语言背景进行的教与学的交流,其重点在于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解决语言问题。因此,教师在处理教学交流时应注意不同交流方式中教学语言的选择,其中,常规性交流适宜用纯英语进行,相关性交流尽量要使用外语,程序性交流应该最大程度地使用外语,构思性交流适宜从使用母语向使用外语逐步过渡,同时,小学双语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对语言与数学结合的思维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1999年维什尔伦(Verschueren)在他的新作《语用学新解》(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中提出了顺应论,在一个全新的平台上去理解和解释语用学。按Verschueren的观点,语言的使用,归根结底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一所普通师范学院高级英语课语码转换调查结果的语用理据分析,探析了师生在教学互动中的语码转换动机、模式及功能,指出课堂语码转换是在特定教学环境下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有效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目的语输入,提高教学效果。研究还发现,课堂语码的选择是依赖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进行的,不仅是为了顺应语言现实,也顺应教师角色、心理动机和师生的英语水平,从而成功地达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0.
《围城》中非真实性话语的顺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真实性话语作为一种语用策略,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运用维索尔伦的顺应理论,对《围城》中的非真实性话语进行语用分析,结果表明:非真实性话语是人们的语言选择与其交际语境相互顺应的结果。然而,由于顺应过程的动态性,非真实性话语的顺应效果并非总是尽如人意。说话人只有根据交际语境的动态变化,有意识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实现其交际目的,并在交际情境中表现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