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3篇
科学研究   25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翻译是双语之间的一种转换活动。任何一个译者若只精通两种语言中的一种都不可能献给读者一件忠实的译品。在英汉互译中,一个合格的译者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深厚的英语功底以及同样深厚的汉语功底。通过一些误译例句的分析可以看出,有大量的误译都是因译者驾驭双语的能力不高造成的。可见,提高汉语功底与提高英语功底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2.
英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种,不同的语系。翻译时,若过于强调忠实原的形式,望生义,就会造成误译。为此,须调整原的表达形式,认真钻研原作,注意语言表达下的深层含义,勘查词典。  相似文献   
3.
林译小说中有大量的增补、改译和删除等形式的有意误译。林纾和魏易合译的《黑奴吁天录》也不例外。根据传统的翻译理论,该译作被视为不忠实的翻译。然而,这部译作在晚清却受到了中国读者的普遍欢迎。传统翻译理论无法解释这一现象,翻译伦理却能为此提供理论支持:林译小说中的有意误译具有不可避免性;有意误译中包含着忠实性的因素;有意误译实为一种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一向被视为难点。考生可从打好基础、掌握方法、避免失误这三个方面进行复习备考。下面以2010年高考试题为例,重点讲一讲翻译中常见的失误。高考例析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命题思想是选材于课外,立足于课内,注重考查课内知识的迁移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将陕西著名作家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与其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列举了一些误译之处,以此来表明译者对源语及其文化背景知识的缺失,以及对原作语言的理解与领悟不够充分,造成了对原作的误译,从而突出强调了文化和语言在翻译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预设是语篇生成和解读的前提。译者正是根据自己头脑中的预设知识对作者预设的信息进行推断和填补,从而做出合理的解读,达到交际的目的。但是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篇作者和译者处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一方面,由于缺乏必要的文化预设知识,造成译者只顾符号的字面意义而忽略了其深层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由于译者的文化知识与作者预设的信息发生冲突,受到母语文化的干预,从而造成了误译。  相似文献   
7.
崔慧丽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2):168+177-168,177
文化因素在翻译过程中会引起误译。本文通过分析文化缺省和文化预设引起的文化性误译,旨在能够更好地了解造成误译的原因从而指导今后的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8.
理解词语的文化内涵是翻译的关键。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在词汇层面上的意义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对该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典故知识所蕴含的信息不了解,往往就会产生误译和漏译。本文从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对罗译《三国演义》第二卷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许渊冲教授的几首古诗英译作品为例,说明创译虽然是作为汉诗英译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如果译者背离了古诗原义而随意加以主观创造,译文就有可能存在误译。因此在古诗英译过程中,译者还是要遵循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忠实于原作。  相似文献   
10.
文章拟从词汇层面分析WTO文献翻译中的一些典型误译,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对提高翻译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