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39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77篇
教育   28961篇
科学研究   1945篇
各国文化   181篇
体育   943篇
综合类   688篇
文化理论   154篇
信息传播   1609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317篇
  2022年   351篇
  2021年   382篇
  2020年   371篇
  2019年   359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351篇
  2016年   531篇
  2015年   918篇
  2014年   2648篇
  2013年   2577篇
  2012年   3326篇
  2011年   3853篇
  2010年   3110篇
  2009年   3044篇
  2008年   3777篇
  2007年   2384篇
  2006年   1604篇
  2005年   1360篇
  2004年   770篇
  2003年   555篇
  2002年   471篇
  2001年   337篇
  2000年   284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奇趣大自然     
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生物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生命与环境相互影响,让我们所在的这颗星球生机勃勃。要认识生命世界,该从哪里起步?如何解读生物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呢?本文将生命科学中的“生物与环境”主题与地理学科中的“天气与气候”“中国地理”主题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5.
苏梦蝶 《文教资料》2020,(4):15-16,24
悼亡文学一直是中国文学中独特而重要的存在,其文体可细分为悼亡诗词、墓志铭、诔辞、吊文、祭文等,明末清初又出现"忆语体"新型悼亡散文。悼亡文章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感情抒发方式有共同之处,也有别具一格的魅力与蕴含其中的"无常"观。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大学生孤独感、手机成瘾倾向和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采用UCLA孤独量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人生意义感问卷,选取408名大学生作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孤独感与手机成瘾倾向呈显著性正相关,生命意义感与手机成瘾倾向呈显著性负相关,孤独感和生命意义感相关性不显著;(2)孤独感和生命意义感都显著预测手机成瘾倾向,生命意义感在孤独感和手机成瘾倾向之间的调节效应显著,低生命意义感大学生的孤独感对手机成瘾倾向的预测力更强。因此,大学生的孤独感能正向预测手机成瘾倾向,生命意义感能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低水平的生命意义感会加剧孤独感对手机成瘾倾向的预测作用,而高水平的生命意义感会使孤独感对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学生在享受父母提供的优越物质条件的同时,随时随地都面临着潜在的、未知的危险。本文通过分析小学生面临生命危险的现状,明确小学科学课渗透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8.
对无生命名词作主语句的翻译从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和分析,目的在于使谳者遇到这类句子易于理解,不仅仅是从字面去思考,而是让读者了解说英语的人的思维习惯,通过句子的内涵意义达到用汉语准确地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9.
肖云 《新闻界》2003,(4):15-16
2001年12月,中国都市报研究会年会在武汉召开。中国都市报研究会会长席文举同志在会上发表了《整合型媒体: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器》这篇论文,首次提出了“整合型媒体”的概念和理论,引起了与会同志的浓厚兴趣。2002年1月,《新闻界》杂志刊登《整合型媒体:传媒发展的新境界》首次在中国新闻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了这一理论。同年4月由广东珠海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媒———当代最具影响的传媒人访谈录》亦对这一新理论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2002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超越媒体———一个“整合型媒体”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风云…  相似文献   
10.
倪振飞 《武当》2003,(8):49-50
显现元神,在道家生命修炼体系中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飞跃。无论是释家的悟空,还是道家的内丹,都涉及到“佛子出游”和“元神出窍”问题。这一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生命修持的最终归宿。下面谈谈修持千乘修光功元神出窍的实际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