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6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31篇
教育   37972篇
科学研究   2678篇
各国文化   159篇
体育   1176篇
综合类   1506篇
文化理论   336篇
信息传播   3914篇
  2024年   134篇
  2023年   587篇
  2022年   408篇
  2021年   498篇
  2020年   534篇
  2019年   576篇
  2018年   376篇
  2017年   672篇
  2016年   900篇
  2015年   1560篇
  2014年   3915篇
  2013年   3369篇
  2012年   3718篇
  2011年   4184篇
  2010年   3578篇
  2009年   3286篇
  2008年   5285篇
  2007年   3755篇
  2006年   2282篇
  2005年   2580篇
  2004年   1393篇
  2003年   906篇
  2002年   917篇
  2001年   732篇
  2000年   634篇
  1999年   271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53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我国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当前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新的发展目标,必须加快创新步伐,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才能让课堂"活"起来,不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3.
《一一》所呈现的内容很多。但回归到每一个角色身上,可以看出导演所要展现的是每个人心中那一片隐秘而又温柔的部分。在展现的方式上,不仅拥有镜头语言,还有影像符号的应用。通过对于符号的解析,找出每个角色的柔软点,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探讨导演杨德昌如何应用符号呈现六位家庭成员,各自在不同人生阶段拥有的人生意义。  相似文献   
4.
用写作任务群的方式冲破传统习作教学“为写而写”的樊篱,以真实问题的解决为起点来设计写作大任务,以系列化的项目完成为要点来涵养学生的写作关键能力,以交互式的人际交往为落点来彰显写作的题中之意,是积极探索“需要”导向的写作任务群建设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5.
6.
在幼儿园课程中没有数学板块,有的包含在科学领域,有的包含在蒙氏工作,而数学又是学前期非常必要掌握的,本文重点切入自选区域,研究在自选区域中渗透数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课程导入在语文教学中的形式越来越丰富,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如今的古诗教学导入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而且课程导入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课程学习的引导,还起到了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审美能力与价值导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20,(1):46-51
新闻文本的意义生产模式制约新闻的传播力,新闻文本的意义生产研究容易仅局限于新闻文本本身,却忽视不同伴随文本之间的关联性,而伴随文本决定着文本意义的生成与解读。本研究以中美女主播"越洋对话"为例,分析其伴随文本对于新闻文本意义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其显性伴随文本预设新闻文本的表意角度,生成性伴随文本拓展新闻文本的表意深度,解释性伴随文本延伸新闻文本的表意广度,突破单一新闻文本表意不足的缺点,最终形成新闻报道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大学生孤独感、手机成瘾倾向和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采用UCLA孤独量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人生意义感问卷,选取408名大学生作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孤独感与手机成瘾倾向呈显著性正相关,生命意义感与手机成瘾倾向呈显著性负相关,孤独感和生命意义感相关性不显著;(2)孤独感和生命意义感都显著预测手机成瘾倾向,生命意义感在孤独感和手机成瘾倾向之间的调节效应显著,低生命意义感大学生的孤独感对手机成瘾倾向的预测力更强。因此,大学生的孤独感能正向预测手机成瘾倾向,生命意义感能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低水平的生命意义感会加剧孤独感对手机成瘾倾向的预测作用,而高水平的生命意义感会使孤独感对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