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篇
  免费   3篇
教育   452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34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明洪武时期故元兀纳失里大王的考察,可以认为北元灭亡后,兀纳失里大王成为漠北西部的一支重要势力,但明太祖洪武十四年,哈梅里回回阿老丁来朝入贡,并非《明史·哈梅里传》所言是受哈梅里兀纳失里大王所遣。而且,本为故元出伯系的威武西宁王兀纳失里,其继承宽彻系肃王王号的时间,疑在洪武十四年至二十一年之间。洪武二十四年,明朝征讨哈梅里王兀纳失里之事,应是兀纳失里遣兵寇边所致。  相似文献   
2.
对于卢构桥事变的处理,裕仁态度甚为主动,有原则指导也有具体策划,坚决主战又重视迫和,处处发挥着重要作用,直接推动了事态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3.
评隋炀帝     
历史上对隋炀帝贬多褒少 ,实际上 ,炀帝的施政措施中不乏有意义之举 ,如实行科举制、开凿运河、重视文化教育等。但在是否弑父问题上史家众说不一 ,就当时的情况看 ,炀帝并不一定要弑父才能登上皇帝宝座。隋朝的速亡 ,有很多复杂的内因和外因 ,简单认定是炀帝一人之过是不切实际的。  相似文献   
4.
唐玄宗李隆基诗作编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现今所存的唐玄宗李隆基诗作进行具体的编年和必要考证,为进一步全方位地研究李隆基其人其作,提供必要的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杨广(隋炀帝)以军事手段辅以文化战略抚定了江南,并以江南为基地实施了夺宫计划,在登基后又为发展和控制江南作了许多努力,最后欲避难于江南再图天下不成而亡。考察杨广与江南的关系,江南是杨广的政治生命所在,杨广是隋唐时期“南朝化”的重要人物。尽管由于统治失策,杨广经营江南最终归于失败但在一定意义上仍可以说,他是西魏、北周以来第一个走出关中本位、具有开放意识的统治者。  相似文献   
6.
隋炀帝兼备多重身份:皇帝、文士和佛道信徒,这些不同的身份在他的诗歌创作中都有明显的反映。隋炀帝还特别喜好南国风光,他的诗歌与南方水乡的旖旎风光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一代帝王,炀帝在隋代诗坛上具有的特殊的地位。他既是一位融合南北文风的作家,又是一位转变风气的诗人。  相似文献   
7.
汉武帝和陈皇后、卫皇后、李夫人以及钩弋夫人都有过缠绵的感情,可是都以悲剧告终。陈皇后先是失宠,继而被废,郁郁而终;卫皇后因巫蛊事件被废,自杀;李夫人因病早逝,让武帝思念不已;钩弋夫人因为可能危及皇权而被武帝处死。帝王和后妃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和功利性、政治问题以及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注定了他们感情上的结局,因此,汉武帝和后妃的情感故事堪称是一曲哀婉的悲歌。  相似文献   
8.
《史记》中的"黄帝史观",在血缘、文化、"治统"和"关中文明一元论"四层含义上,把黄帝视为中华民族的唯一共同祖先,对维护中国统一和民族凝聚力曾具积极意义,但在科学上也有偏误。它关于"黄帝铸铜鼎于荆山"的记载,虽被镶嵌在黄帝史观背景上未可全信,但荆山作为黄帝"铸铜地",却被考古所证实。《史记》在汉武帝"为鼎而狂"时,根据民间传说写下的这一笔,也是记录黄帝在西安荆山铸铜事件的信史。从《史记》其它记载看,作为黄帝"铸铜地"的西安,其实就是黄帝"都邑",西安的古都城史应被提前至黄帝时期,当在5000年以上。  相似文献   
9.
苏妾的离去,无疑是文英生活和创作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文英几首写作时间确定的作品看,苏妾离开文英是在淳祐二年(1242年),而非淳祐四年(1244年)。  相似文献   
10.
明初江南地主的衰落与北方地主的兴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元代对江南地主采取笼络政策 ,江南地主得以保存和延续。元末张士诚政权继续执行元朝对江南地主的“宽疏”政策 ,得到江南地主的支持。反之 ,江南地主对朱明政权极为冷淡。因此 ,明王朝建立后 ,朱元璋对江南地主进行不遗余力的打击。建文帝的一系列改革 ,得到了江南地主的拥护和支持。但建文帝失败后 ,江南地主又遭到大肆打击 ,永乐迁都北京后 ,大力扶持北方地主的发展。明中叶以后 ,江南地主与北方地主的矛盾 ,始终反映在明廷内部的一些政策中 ,几与明王朝相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