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4篇
  免费   11篇
教育   622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37篇
信息传播   6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孟浩然作品集在唐即有两种抄本传世,一为孟浩然编次的不分类三卷本,一为王士源宋末元初又因刘辰翁的评点与整理,而派生出了分类、分体以及四卷、三卷、二卷、一卷等多种形式的孟集刻本。今存宁蜀刻本《孟浩然诗集》,系出孟洗然编次的不分类三卷本。此刊本在宋代亦有一卷本流行。  相似文献   
2.
学校武术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武术的“抱拳礼”、武术拳种命名和拳理、武术套路结构、武术攻防技击特点及持械方式等方面内涵的传统文化意义的深刻分析 ,对在武术教学中如何传授教学本身所拥有的文化教育 ,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国优秀文化的有益熏淘 ,以此来培养民主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作了较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3.
论武术与奥运的接轨--从文化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法和比较研究等方法,从文化学的视角,对武术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在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下,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形成了各自独立的体系,具有不同的文化特性。但是,它们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文化价值是相同的,这为它们走向融合提供了必要基础。武术进入奥运会不仅能够丰富奥林匹克的精神内涵,推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又能实现中华民族向奥林匹克贡献中国项目的心愿。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古代档案史丛书史料展开具体研究,有利于展现丛书史料价值的独特性。整体概述、择要介绍丛书史料,归纳得出中国古代丛书保存档案史史料的优势与局限性。谈及丛书史料应用情况,主要对丛书史料的双重属性问题和丛书史料的应用量、应用书籍以及误引书名问题做具体分析。总体来说,丛书中的档案史史料内容较丰富,价值较高,仍有较大发掘空间。  相似文献   
5.
洪奭周所著《洪氏读书录》,选录书籍的标准混杂,且背离推荐初衷,有违推荐书目录的著录原则。然正因其取舍纠结,著录书籍甚繁,可藉此考察洪奭周所见中国与朝鲜书籍,还原其阅读视野。通过洪奭周所撰各书提要,亦可探赜其对中原历代学术风尚的真实宗尚。  相似文献   
6.
文津阁《四库全书》是7部《四库全书》中存放保管最完整的一部,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大典。文津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的出版,促进了世界各国学术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利于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播。由于当代读者对古籍分类不十分了解,致使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检索不便的问题。经过不断的研究探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4种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论文根据董康《书舶庸谭》中的材料,论述了董康与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的设立与《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编修之关系,同时对董氏所拟的《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提要稿与《嘉业堂藏书志》的渊源关系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粥为人们所常食,一般以植物种子(果实)为主要原料,与水同煮至半流质状,易于消化吸收。千百年来,粥在中华民族的繁衍和生存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齐民要术》中特设一章,详细介绍了一种"杏酪粥"的来龙去脉及做法,反映出当时粥食在人们生活中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林纾是中国近代大规模译介外国文学作品的第一人。然而,他的译本中存在着大量的“讹”,常受人指责。在分析和比较创造性叛逆和林纾文学翻译中的“讹”的基础上,找出了它们之间的关联和区别。  相似文献   
10.
考察林译小说研究状况,可以发现一个其他课题很少见到的现象:由于研究者学科身份和知识结构的不同,形成两种不同的学术取向和价值判断,呈现一道特异的"双向景观"。这种"双向景观",一方面形成一种学术互补,而从另一角度看,却又各自存在误区,而且在两个向度之间留下了不小的空白。其实,"双向景观"的两维,可能都对一个问题未引起充分的重视,这就是林译小说的特殊文化生态: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双向"互动"与"渗透"。通过对林译小说的考察,不难发现:中国近代小说翻译最初以思想启蒙为动力,同时受社会传统文化的制约,为迎合当时接受者的阅读习惯和情趣,其中必然包含了大量改制创作成分。不过,国人在翻译外国小说的同时,对西方文学从隔膜走向了解,逐渐通过选择、引进、吸纳,革新了中国小说,进而萌育了现代翻译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