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504篇
科学研究   22篇
体育   63篇
综合类   69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健美操专选大学生任务定向与自我定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浙江省部分在校的大一、大二共3280名学生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自然实验的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任务定向均值较高,而自我定向均值较低,但不同专项的学生在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中有着不同的差异。不了解体育项目之间的特点与内在性质上的差异,是造成大学生任务定向与自我定向均值高低不等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规则,体现了刑事诉讼保护人权的价值目标,如何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制下构建合理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以更好的实现刑事诉讼的价值目标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影响大学生成才目标的因素很多,《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应对这些影响因素逐一分析,因势利导,科学引导大学生成才目标的选择定位和实现上的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4.
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以研究21世纪高校体育课程目标为目的.通过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科学定位,系统地对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水平,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个性、激发大学生潜在创造力的闪光点等进行了理论性研讨.并围绕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这一课程总目标,提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势在必行,体育文化教育应注意实效,心理教育应贯穿体育教育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学中分类指导与分层教学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王港 《体育与科学》2001,22(5):77-78
分类指导与分层教学是广大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但在采用过程中常常处于不自觉的状态。本文试图将其概念化与系统化,以期达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目的,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更运用自如,目的明确。  相似文献   
6.
篮球运动训练系统及其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篮球运动训练系统的目标、措施、保障等进行了论述,并阐明了篮球运动训练系统中各有关人员的职能和相互关系,还根据篮球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将系统分为6个周期,提出对篮球运动训练系统可从两个方面进行控制:一是社会控制;二是对人的行为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7.
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是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在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的过程中,法治和德治作为实现社会安定有序的社会控制机制,是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论“六步教学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步教学法”是在长期教育实践中,针对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经过长期的研究,摸索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法。其目的是摆脱普教模式的束缚,体现职业教育教学的特色,提高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浅谈教学目标的陈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在教学目标实质的基础上,对教学目标陈述存在的问题和陈述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分析,了解新的教学目标陈述策略,对教师陈述教学目标有一定的帮助,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宪法司法化在今天的法学界不再是一个陌生和时尚的话题.不少的专家和学者对宪法司法化的是与非,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宪政的内在价值和最终目的必然要求宪法司法化.控制国家权利要求宪法司法化,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要求宪法司法化.宪法司法化是中国走向宪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