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36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90篇
教育   7903篇
科学研究   652篇
各国文化   23篇
体育   621篇
综合类   678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37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410篇
  2013年   491篇
  2012年   601篇
  2011年   696篇
  2010年   604篇
  2009年   653篇
  2008年   913篇
  2007年   1318篇
  2006年   1319篇
  2005年   867篇
  2004年   561篇
  2003年   508篇
  2002年   276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BSTRACT

The aims of this study were to identify profiles of sedentary behaviour (SB) patterns, based on leisure-time self-reported SB modalities (screen, educative, social, and relaxing) and to evaluate changes in these profiles over 2 years among Spanish youth aged 8–18 years. Latent profile analysis (LPA), a data-driven analytic approach, was used to identify groups of boys and girls (n = 1553; 48% girls; mean±SD age: 12.56 ± 2.49 y) with distinct SB profiles using the SB modalities (time/d) as input variables. Latent transition analysis, an extension of LPA that uses longitudinal data, was used to analyse 2-year changes in these profiles. At baseline, four and three SB profiles were found among boys (labelled: screen, educative, social, and relaxing) and girls (labelled: screen/social, educative, and relaxing), respectively. Overall, more girls (range: 48%-67%) had the same profile over time, than boys (40%-52%). Participants with a screen or relaxing SB profile at baseline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an educative profile after 2 years. Youth with a social and an educative SB profile at baseline were more likely to transition to profiles characterized by higher screen and social SB, respectively. Using a novel and person-centered approach, this study identified gender-specific SB profiles that were moderately stable over time.  相似文献   
2.
随着消费社会的深化发展,现代消费已成为影响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的重要因素。以此为出发点,以消费文化的视角来考察城市空间,揭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澳门半岛滨水空间形态的演化特征。研究表明:消费时代,城市主要根据经济诉求组织空间的生产,借助资本的熔铸,澳门半岛滨水空间建设呈现出博彩旅游化、高层豪宅化和空间巨构化等特征,并最终实现空间形态的重塑。在此基础上进行批判性反思,如城市消费空间与传统城市意象的协调发展、城市空间的阶级化和滨水空间的公共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建设小康体育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立  胡爱武 《体育与科学》2003,24(6):28-31,27
从社会学视角对建设小康体育相关的社会因素进行分析,其目的在于探讨小康体育所需的社会背景、社会结构及其对建设小康体育的影响。文章认为:新时期体育工作方向明确,全民健身工作稳步前进,社会背景透视出基本具备建设小康体育的条件;社会阶层分布、城市化程度、教育发展水平等是影响全面建设小康体育进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根基文化与体育文化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糊性是体育文化起源存在的客观属性 ,它可通过中介过渡的方法来解决当前体育文化起源的悖论。文中用新石器时代的镂孔陶球为实例 ,演证了这种中介过渡 (即意识物化 )的方法 ,并提出了几点讨论意见。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向富强、民主、文明迈出了更大的步伐 ;而与此同时 ,作为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发展经济学却始终面临着学科危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本土化理论与其所带来的丰富实践 ,为发展经济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论大众竞技运动与精英竞技运动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与竞技运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两者都有普及与提高的问题 ,精英竞技运动的发展不是建立在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基础之上的 ,其发展的基础是竞技运动在全社会的普及。传统的认识存在许多缺陷 ,导致在实践中产生很多偏差。讨论了大众竞技运动与精英竞技运动的异同 ,分析了西方国家管理与发展竞技运动的模式、中国发展竞技运动成功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说明了应如何理解所谓大众竞技运动与精英竞技运动协调发展的问题 ,最后从 5个方面探讨了大众竞技运动与精英竞技运动协调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7.
国外优秀运动员退役后的角色转换: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较全面地介绍了国外运动心理学在优秀运动员退役后角色转换及其后人生发展领域内的理论研究及这些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为我国运动心理学今后在这方面的深入研究以及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在分析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体育与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依据体育的多方面功能,对体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职能进行了探讨。认为体育可在塑造全面发展人才、维护社会健康、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动高科技的发展等方面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9.
西安市大力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业契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结合西安市体育健身娱乐业现状,分析了目前西安市大力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契机,对西安市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0.
学习型社会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型社会是终身教育倡导者为未来的教育发展和学习活动所勾画的理想社会形态.本文通过分析学习型社会的运行机制,指出学习动机的产生和学习能力的形成是高校教学过程中必须完成的首要任务.而后,结合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实际,从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出发,提出了一套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