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899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21篇
体育   35篇
综合类   7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8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清末的体育发展在中国体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笔者结合有关历史资料,简述这一时期的体育发展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2.
明朝吸收了唐宋以来廉政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训,在开国之初,便推行了一场规模宏大、颇具特色的廉政法制建设,主要表现在完善反贪贿立法、加大执法力度、完善监督和制约机制等几个方面。总结明初廉政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训,对当今的反腐倡廉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丝绸之路陇右文化与唐代长安体育的繁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詹代丝绸之路的体育文化交流为背景,探讨了陇右文化对詹代长安体育的影响。研究认为,陇右与周、秦、詹王朝的历史渊源造就了詹代三秦文化社会劲悍尚武的民族精神,文化的二元结构使陇右地区成为华夏与城外体育文化的熔炉,实现了异质体育文化的本土化过程;陇右繁荣的体育文化是詹代体育的有机构成,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唐代佛教著作繁荣,本文从对外开放、中外交流和佛教传播三个方面论述了它的背景.  相似文献   
5.
隋唐时期的阅读疗法思想和案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波 《图书馆杂志》2004,23(2):70-74
尝试对中国历史上文化最繁荣的唐代及其前朝隋代的阅读疗法思想和案例进行梳理和总结,勾勒出阅读疗法在这个时期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6.
宋人善本观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杰 《图书馆杂志》2004,23(5):65-71,64
本文考证了“善本”在宋代的首次出现时间,对宋人的善本观进行了探讨。宋人善本观与前代相比日趋明朗,其总体特征是对内容完整无误的追求,具体表现为崇古本、旧本、写本,尊官本,嗜金石拓本,重精校本,求足本、完本。另外,对于版本外在形式的美观,宋人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值得指出的是,宋人的善本观在具体的文献环境下还呈现出灵活变通的特点,说明其已接近成熟。  相似文献   
7.
新罗时期的国语诗歌又称之为乡歌,它是朝鲜半岛最古老的国语诗歌。乡歌作品共有25首,其中《三国遗事》所载14首,《均如传》所载11首。通过对新罗乡歌作品结构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新罗国语诗歌的构成形式。《三国遗事》所载14首乡歌作品因其类型的多样性和记录方法的特殊性,在结构层面上也表现出了独特的一面。  相似文献   
8.
在宋代时期,很多词人创作了大量以悲秋为主题的词作品。本文,对以悲秋为主题的宋词的情感模式进行解读,阐述了这些"悲秋词"的形成进行探源。  相似文献   
9.
数理统计的方法表明,金元山东词人入声韵应该分为月帖部、药铎部、屋烛部、昔职部、质物部5部,而不是像李爱平、宋洪民所分的3部。  相似文献   
10.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的代表作,它将木兰这个女子形象置于战争的环境中,置于个人、家庭和国家利益的矛盾交织中来展现其性格以及这种性格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北魏的战争环境所导致的经济破坏、人口男女比例失调是《木兰诗》产生的社会背景;北方诸民族的尚武粗犷的民风民俗是《木兰诗》产生的文化环境;"木兰无长兄的实际情况导致了木兰具体的出征行为。然而,当时的人们并没有认识到木兰形象所可能包含的新的人生价值观,最终将其纳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行为规范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