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本文报导了利用TPR技术研究钒系催化剂的供氧活性和数目,从而阐明了TPD平衡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延迟焦化在原油深度加工中地位日益突出,其工艺技术进展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液体油收率。文章针对镍钒存在形态、脱氢反应的影响、抑制脱氢反应展开讨论,并提出钝化镍钒作用的对策,从理论研究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3.
考察被誉为“矾都”的浙江苍南矾山与南宋两地以及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论证了明代《弘治温州府志》中的宋洋即是今日的南宋,故苍南的南宋(宋洋)是温州地区有明确文字记载的炼矾的发源地.同时结合历史沿革分析史料和实地考察,对明代初期存在矾山一说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海水基体和共存离子对镍和钒的影响,选用酒石酸、乙酸铵分别作为镍和钒的基体改进剂。未加基体改进剂前,海水镍回收率只有77%,钒的测量精度为11%;加人改进剂后均有改善。采用塞曼效应背景校正技术,热解涂层石墨管,建立了石墨炉原子吸收直接测定海水镍和钒的分析方法。镍和钒的特征质量值(mo)分别为8.4pg和17pg;实际检测限:镍为0.25μgL~(-1)和钒为0.41μgL~(-1)。回收率镍为86~110%,钒为88~106%范围。最大相对标准偏差为谋5.5%,钒4.2%。  相似文献   
5.
郧县大柳钒矿赋存于下寒武统庄子沟组黑色岩系建造中,矿床属沉积成因。矿层呈层状、似层状,储量大,易勘查开发。成矿受地层、岩性、构造和古地理条件控制。  相似文献   
6.
在硫酸-钡-钼酸铵-乙醇体系中,硅的化合物有一个十分尖锐、灵敏的配合物吸附波,其峰电位为-0.44V(vs.SCE),峰电流与硅浓度在0-12μg/50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2μg/50ml,对极谱波的性质及配合物组成进行了研究,用于土壤及水样中硅的测定,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7.
用固态反应法和低温焙烧法制备(V_(1-x)Tex)_2O_3与PPS复合材料,在77~400K温区内测量其电阻率和介电常数与温度关系。结果表明,在Te与PPS同时存在的条件下,除了160K附近的反铁磁绝缘-顺磁金属转变之外,发现了在210K附近的电性异常,用偶极矩浓度讨论了所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氯酸钾氧化酸性铬兰K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钒(V)在稀硫酸介质中催化酸性铬兰K与氯酸钾之间的褪色反应,建立了新的测定痕量钒的催化光度法。方法的测定范围为0~40ngV(v)/25ml,检测下限为2.47×10~(-12)g/ml。应用于水样和铝合金标样中钒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微波场对石煤湿法提钒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波在石煤中钒的提取过程中可改变石煤的表面形貌,在微波处理25分钟后,其比表面积增加30%.微波加热时升温迅速,且对硫酸稀溶液具有非热效应,微波作用30分钟时,硫酸稀溶液电导增加了20%.利用传统湿法提钒的提取率是55%,在微波作用下,提取率达到了67%,提取效果有明显的提高,并且提取时间缩短至原时间的1/6.微波法相比于传统酸浸工艺大大节省了提取时间,降低了工艺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  相似文献   
10.
通过表面活性剂辅助法在同一体系内水热合成了均一超长的VOx·nH2O纳米线、纳米带。纳米线长15~20μm宽约为30~40nm;纳米带的长为20-30μm,宽为200-300nm。采用XRD和T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溶液的pH、反应时间和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对产物形貌的影响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