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教育   65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发展是从大学的革新开发的,各种专门学院是在大学教育发展到一定阶级后才得到显的发展。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从专门教育的兴起开始的,大学建立后大学教育成了高等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两国在发展近代高等教育过程中所走的道路,所采取的政策,既存在着某些差别,又有一些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2.
一个半世纪前,中国开展了洋务运动,日本兴起了明治维新,两者都对教育进行了改革。比较这一时期中日教育改革的得失,对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深刻认识教育对落后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战略作用,加强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并与其他改革配套推进,抛弃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教育观,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办事。  相似文献   
3.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委派一批官僚或买办为洋务企业中的“督办”、“总办”、“会办”、“帮办”,他们集官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两种角色于一身,亦官亦商,难以避免因“官”、“商”两种角色的相互排斥性而产生的一系列角色冲突。其结果是,官办企业中封建国家利益及官督商办企业中资产主体利益的承载者被虚化了,企业主体性泯灭了,从而导致了洋务企业的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4.
麦士尼是十九世纪末叶第一位在贵州鼓吹工业化和近代化的一位西方人。他在贵州积极倡导洋务,甚至直接参与创办近代贵州第一家兵工企业、创办近代贵州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对早期贵州工业化的起步阶段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今天研究这一个案,对于实施贵州工业强省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应当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体育学界普遍认同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是西方化的观点,而实际上,近百年来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无论出发点还是最终目的,都并非如此。其实质是在自身文化基础之上的自觉式现代化。本文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对中国体育文化的现代化和中国体育文化的西方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论述中国体育的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根据变化的世界文明势力的力量对比,阐明我们所担心的中国体育文化的西方化是不可能的,并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出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在“严夷夏之大防”氛围的晚清国度里,传统士大夫把西方人鄙视为“夷”,曾国藩却颇加推崇为“师”,可谓破天荒之举。为了“师夷智”,曾打出“翻译一事,系制造之根本”的鲜艳旗帜,指引着国人觉醒的征途。经其努力,创建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还开创了中国留学事业之先河,为中国培养第一批专业翻译人才。大量译著问世,打破教会垄断译书局面,加快了中国报刊杂志界发展进程。西学的大量输入,为洋务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7.
刘锡鸿坚持尊王攘夷,重本抑末的儒家学说,受到清流派李鸿藻等人的赏识,使他得为驻英副使,驻德正使。排斥洋务派李鸿章、郭嵩焘等,一再加以弹劾。不懂得文化可以交流,共同进步。他的观念,落后于不断前进的时代潮流,终被时代所淘汰。  相似文献   
8.
西化思潮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生学的角度看,中国的西化思潮是对鸦片战争后凭借其坚船利炮来到中国的西方文化以及由此引起的中国文化危机的回应,是近代中国的志士仁人对中国文化出路的一种选择,其最早源头可追溯到晚清,严复是它的最早代表人物之一。进入民国后,特别是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发端于晚清的西化思潮兴盛起来,并与文化保守主义思潮、马克思主义思潮一道,成为活跃于中国现代思想文化舞台上的主要文化思潮。前期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称之为"西化运动",但陈独秀、胡适等人不像有的学者所指责的那样是"全盘西化论"的倡导者和主张者,也没有"全盘性反传统"。当历史进入到30年代,西化思潮又有了一些新的引人注目的发展,这就是"全盘西化论"的提出。西化思潮是以传统文化不适应现代生活、不能实现现代转换和西化等于现代化这样两个错误的理论认识为前提的,因此它不是对中国文化出路的正确选择,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它存在的历史价值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的传统教育也走上了近代化之路。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的创立,不仅是洋务教育的主要内容,更是对传统教育的宣战,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具有开风气之先的作用,翻开了中国教育史上的新篇章。但由于指导思想的局限性,洋务学堂并没有能够令传统教育完成根本性的变革,未能担当起救国兴国的重任。  相似文献   
10.
现代职业教育是以与蒸汽为动力的机器生产相联系的工业生产的产物,它既有别于中国古代技艺教育,又存在某种思想的传承与源流。本文在分析现代职业教育未能在中国产生而要从西方引进的原因基础上,着眼于研究为什么在晚清洋务运动时期出现了近代职业教育的启蒙,及其代表性人物在职业教育思想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