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223篇
  免费   1669篇
  国内免费   3201篇
教育   135563篇
科学研究   51556篇
各国文化   313篇
体育   6262篇
综合类   6514篇
文化理论   1183篇
信息传播   65702篇
  2024年   1158篇
  2023年   4522篇
  2022年   2421篇
  2021年   3601篇
  2020年   4332篇
  2019年   3945篇
  2018年   2137篇
  2017年   3468篇
  2016年   4649篇
  2015年   8106篇
  2014年   17748篇
  2013年   14124篇
  2012年   17035篇
  2011年   19147篇
  2010年   17356篇
  2009年   17987篇
  2008年   20407篇
  2007年   16657篇
  2006年   13430篇
  2005年   12691篇
  2004年   12394篇
  2003年   11907篇
  2002年   9674篇
  2001年   7892篇
  2000年   5954篇
  1999年   3052篇
  1998年   2219篇
  1997年   2020篇
  1996年   1926篇
  1995年   1604篇
  1994年   1196篇
  1993年   719篇
  1992年   504篇
  1991年   340篇
  1990年   310篇
  1989年   340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7篇
  198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化心理机能,提升精神品质,促进人格和谐,服务人生幸福”是班华教授提出的心育宗旨。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心育团队以此为理论指南,结合五中的教育理念,创生了福流心育生态模式,成为班华教授心育思想在高中阶段的活态转化。福流心育以班级为基本心育单位,以自觉的教育者和学习者为培养目标,通过“大国母亲”和“21天双陪伴”的心育实践,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合育的心理教育生态系统,助力教师、学生和社会成员实现幸福人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淀粉、糖原、纤维素和脂肪等为例,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解析糖类和脂质教学中的疑问,主要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了组成、结构与功能性质相适应的特点,加强学生对结构与功能相互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智力与能力作为教育学与心理学的重要概念,长期以来其定义都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为此,基于物理学理论,提出了智力的“能量说”与能力的“做功说”,将智力定义为是大脑获取能量的本领,而能力则是把大脑获取的能量用来做功的本领,两者的关系可以通过W=△E建立联系.由于信息以能量为载体(E=hv),因此,智力与能力在本质上就是信息处理.这不仅给出了智力与能力研究的新视角,而且为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与能力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姜哲 《江苏教育》2023,(30):61-62
<正>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更要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做人之根本,实现自身价值。教师应抓住日常教育细节,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将理想信念教育“润物细无声”般地渗透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一、转化危机,厚植家国情怀高一军训,学生们在教官的带领下进行踢正步分解训练,踢腿、脚尖下压、保持……一分钟不到,很多学生的身体就开始不断摇晃,接连败下阵来。学生小李气急败坏地蹲在地上,情  相似文献   
5.
6.
蒋梅 《兰台内外》2020,(11):49-50
当前是信息化时代,以计算机网络为主流的信息传播手段更加广泛,传统的信息服务面临着较大的、激烈的竞争。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集散地,还需要做好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建设创新服务模式,争取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也让高校的服务更具有现代化意义。因此本文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建设与创新服务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创新素质教育是信息素质教育的发展与延伸,是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背景下对信息素质教育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文章在简要分析信息素质教育和创新素质教育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创新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角色定位和功能提升,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符号-结构诗学认为虚构造型是文学手法最基本的文学性。本文用符号-结构诗学方法考察苏轼《百步洪》文本,探讨苏诗以怎样的文学手法类型以及文学手法组合形成"以议论为诗"的深层结构,从文学性角度为其辩护。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