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757篇
科学研究   17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5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问卷测试与访谈的方法,对初中学生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普遍存在一些典型错误认识,经过学习后没有得到有效转变。问卷测试成绩与数学成绩在0.05水平上无显著性相关,与力学成绩有显著性相关,男、女学生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牛顿     
牛顿(Isaac Newton1642—1727)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图1是德国纪念牛顿诞生350周年的极限片,图2和图3分别是匈牙利和苏联纪念牛顿逝世250周年的邮票和邮戳).1669年担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讲座教授(图4为英国邮资机戳,戳中的头像为牛顿,邮寄地址Cambridge即剑桥大学所在地剑桥).  相似文献   
3.
《物理教学》2 0 0 0年第 10期 ,谢燕燕、欧阳祥云两位教师针对牛顿第三定律设计了一套很好的演示装置 ,用来演示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弹力、静摩擦力、电磁力 (非接触力 )。该装置操作简单 ,可见度高 ,是一巧妙的设计。其中关键的是自己设计的操作平台 ,独具匠心。但一般的物理实验室 ,尤其是普通中学和贫困地区学校的实验室可能都没能力制作。我在该文的启发下做了一些改进 ,可完全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器材和条件。使之制作简单 ,易于推广。经我校教师实际使用 ,效果也很好。现介绍如下 :1 制作方法 (如图 1所示 )(1)操作平台的制作图 1 操作…  相似文献   
4.
高考是以知识为载体、方法为依托、能力为目标来进行考查的,命题时则是以能力为立意、以方法和知识为素材来进行命题设计的.纵观2002~2003年这两年全国高考的新课程试卷中的压轴题~数列问题,背景新颖、能力要求高、内在联系密切、思维方法灵活,又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手腕骨发育标准—CHN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受试者为哈尔滨、石家庄、西安、长沙、重庆、福州市22160名0~19岁健康儿童、青少年.依经过修改的 TW_2骨发育等级标准评定手腕部每骨的发育程度.采用将各骨得分总差方和委小化和数学迭代方法计算各骨权重及各等级得分.结果在本方法中排除了6块变异程度大且评定困难的骨,使方法更加简便、易学。经过和南北方儿童、青少年骨龄差异的比较及其它6城市8416名受试者的检验,说明 CHN 骨龄标准代表了中国汉族城市儿童、青少年的骨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6.
苏凤朝 《物理教师》2001,22(7):36-37
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指出,物体的质量可以用它的体积和密度的乘积来定义,即m=pV;并进而指出:如果一个物体的体积为1,它的质量为1;那么同样材料构成的另外一个物体,它的体积为2,则它的质量也为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牛顿对质量的定义存在着重复循环定义的不足.这种定义没有真正说明什么是质量,以及质量的本质含义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牛顿第三定律是牛顿 (I.Newton)对力学基本原理的一个最具有独创性的贡献 .在 16 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 ,牛顿指出 :“每一个作用总是有一个相等的反作用和它相对抗 ;或者说 ,两物体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永远相等 ,并且各自指向其对方 .”也就是说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共线、异体、同性质 ,各产生其效果 ,并且同时产生 ,同时变化 ,同时消失 .但是 ,荷兰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洛伦兹 (H.A.Lorentz)曾指出 :“但依我看来 ,没有什么理由迫使我们把那一命题 (指牛顿第三定律 )抬高成为绝对正确的基本定律”[1] .即牛顿…  相似文献   
8.
灵活、合理地运用Flash变量函数,可模拟物体的运动,目前比较流行的做法是“三层三帧”法。我经过反复的试验,摸索出一个更为简单的方法:即在一个按钮中编辑arction动作,实现运动的模拟。姑且称之为“按钮法”。本文以“牛顿第二定律”演示实验为例,介绍“可控运动”的制作过程。  相似文献   
9.
Jacobi迭代法和Gauss-Seidel迭代法是计算机求解线性方程组常用的两种迭代法,但是这两种方法对方程的收敛性要求很严,大部分方程组均不能用以求解.给出一些基本技巧:对于简单的2阶方程组,若Jacobi法与Gauss-Seidel法均发散,可交换其两行求得其解;对一般性方程,给出一个应用性较强的定理,将方程Ax=b ATAx=ATb,可以用Gauss-Seidel求得任何|A|≠0方程组的解.  相似文献   
10.
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中的轨道变换问题历来是人造地球卫星这一节教学中的难点,很多学生在本节中的个别细节问题上常出现不清楚的地方,导致理解错误,本文对卫星发射问题结合数学推理就两个方面做一些探究说明。1椭圆轨道中向心加速度的处理对人造地球卫星我们通常都用匀速圆周运动来处理,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但是如果卫星在椭圆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