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2529篇
科学研究   230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13篇
综合类   20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1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309篇
  2011年   296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The significance of IT in the context of non-digital social enterprises (SEs)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viability of such SEs have been less studied themes in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In the era of ubiquitous IT, SEs have increasing pressures to cope with the ever-dynamic technological domain while balancing their dual objectives. Data from a single revelatory case of Jaipur Rugs (JR), an SE situated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context (India), is used to fathom the peculiarities of the SE context with a focus on the sociomaterial phenomena of IT emergence. Using the three fundamental notions of sociomateriality theory (relationality, performativity, and practice) this interpretive study understands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SE’s attempt to balance its financial and social sustainability objectives. Through the innovative use of IT, the SE establishes and maintains shared value, yielding stability and efficiency to the business (financial viability) while simultaneously ensuring scal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ir social impact. This study strengthens the perspective of IT as an emergent phenomenon situated in sociomaterial practices and fills a gap in organizational literature by examining such phenomenon in the rich context of SEs where achieving the balance between dual goals is increasingly dependent on non-human (IT) agents.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心理、个性的角度我们可以很好地把握陶渊明与苏东坡饮酒的异同。首先 ,他们都重视以酒为咀嚼生活的媒介 ;其次 ,他们都重视饮酒时的细微心理感受 ;再次 ,由于饮酒中历史感的表现不同 ,产生了不同的审美风貌 :一个显得异常深厚 ,一个显得逸气纵横 ;另外 ,由于渊明和东坡对出处尺度把握之参差 ,源于儒道在二人思想结构的比例的相异性 ,造成渊明与东坡在饮酒上的情感和意蕴的向度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业余篮球运动员的篮球意识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业余篮球运动员的篮球意识培养过程中,加强队员的理论学习,掌握篮球运动规律,启发队中独立思考,并合理运用技能战术以及实践经验的积累是提高篮球意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足球意识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献资料为主要研究手段,通过对当前关于足球意识理论研究现状的分析和探讨,揭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相应的讨论和分析,旨在为今后的理论研究和足球运动训练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再过三年,北京将迎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随着“绿色奥运”的承诺,一步步从蓝图上隐现,环境教育逐渐进入了奥运筹备工作的议事日程。环境教育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把“绿色奥运”理念视为一个进程,而不是一个“快速结果”,这不但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而且可以唤醒人们的生态论理良知。使人们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消费观、发展观、体育观,从而真正实现把北京奥运会办成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陈更亮 《编辑学报》2022,(4):355-359
建设科技期刊强国是提升我国科技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适应创新型国家发展需要、支撑科技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意识是行为的先导,面对动荡、变革、竞争的世界格局,必须首先统一我国期刊人的意识观念,才能保证科技期刊强国建设的中国特色和正确方向。我国建设科技期刊强国的整体性、复杂性、国际性、协同性、艰巨性等特点,要求期刊人必须具备敏锐的政治意识、警觉的风险意识、自信的平视意识、勇毅的担当意识、坚定的初心意识和不辍的创新意识,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科技期刊发展道路,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面向儿童群体讲解自然科普展览是许多博物馆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方式。然而,传统讲解无法激发儿童兴趣,难以进行学习迁移和延伸。本文以云南省博物馆“远古云南”展厅为例,从三因素情境性兴趣模型出发,运用“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和“情境教学法”对兴趣和情境进行深度分析,提出“情境化讲解辅导设计三步法”。通过实践,实现多样化情境和趣味性紧密结合,形成融合趣味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三位一体”博物馆讲解辅导,鼓励儿童把学习变为实践,逐步建立起自我与自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基于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定义及图书馆本质的分析,论述了图书馆职业精神包括职业认知、职业情操和职业使命三个层次。以思想教育和激励机制作为职业精神形成的基础,把馆员的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责任、职业理想和职业荣誉的培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符合图书馆职业的现实需要,使之不断地演进及转化,升华为图书馆职业精神,反过来又指导着图书馆实践,呈现螺旋上升态势发展,促进图书馆事业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吉林的情境教育思想是既有理论依据,又有相应行动方案,且经过亲身实践验证的教育思想;在李吉林的情境教育探索中,学生不仅是教师所创构的情境的享受者,而且是不断形成、丰富、优化的师生共同情境的创构者;情境教育特别需要教师有爱心、童心及恒心;李吉林的情境教育探索不仅含有"中国元素"、具有"中国特色",而且含有"人类元素"、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0.
Abstract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IRs) present platform to disseminate research findings to complement the traditional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model. The use of IRs is beneficial to authors, host institutions, libraries and society at large. Despite the numerous benefits of IRs, there is low deposit of scholarly works by lecturers and the investment on IRs seems to be a waste. This study examined determinants of perceived ease of use (PEOU) of IRs by lecturers in Nigerian universities. A survey of lecturers received 857 respondents. Awareness, anchor and adjustment factors were found to be determinants of PEOU of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by lecturers in Nigerian Univers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