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55篇
科学研究   318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4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FDI吸收能力是指东道国吸收外资效应、特别是技术外溢效应的能力。主流观点认为东道国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越大,吸收FDI技术溢出的能力也越强。但我国工业行业数据的检验表明,上述结论不适用我国,相反,我国国内企业较高的技术水平、与外资企业之间较低的技术差距成为我国企业有效吸收FDI效应的重要能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麦可思公司公布的中国2008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的统计数据,在考虑省际空间效应影响的前提下,运用经典回归和空间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我国内地本科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省域社会经济因素。结果发现,省域城镇化率、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毕业生人数都对本省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产生积极影响;非211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在省域之间存在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3.
随着云南成为我国入境旅游中心,本文基于2006-2017年云、贵、川、渝、藏、桂六个地区面板数据,综合运用空间计量回归和门槛面板回归模型深入分析了六个地区入境旅游的空间相关性、空间外溢和门槛效应入境旅游对经济发展存在着非线性的空间入境旅游收入增长、入境旅游人数增长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门槛效应。随着增长率提高,其对经济发展的弹性在减少。因此,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的云南、贵州,可以通过发展入境旅游来促进其经济快速增长,但对于四川、贵州、西藏,由于门槛效应的存在,需要优化旅游产品和旅游空间结构,以促进入境旅游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演化博弈模型分析集群内企业展示或隐藏创新行为演化的过程特征和均衡状态。当产业集群内的知识溢出效应增大时,系统收敛于(展示创新,展示创新)状态的概率增大,即产业集群的企业均坚持展示创新行为,产业集群朝着良性的状态发展。当产业集群内的模仿行为给创新企业带来的损失增大时,系统收敛于(隐藏创新,隐藏创新)状态的概率增大,不利于产业集群内的知识溢出,最终使产业集群走向衰退。针对促进产业集群内企业选择展示创新行为的路径,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非生产性支出是否对企业创新产生挤出效应以及是否存在对其他企业创新的溢出效应,是重要的研究话题。研究发现,企业的非生产性支出显著降低了该企业的创新产出,表明非生产性支出对企业自身的创新存在直接抑制效应;行业层面、地区层面和市场层面的非生产性支出程度越高,企业创新程度越高,即非生产性支出会对企业创新产生正向的溢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企业和机构持股比例低的企业中,非生产性支出的直接抑制效应和正向溢出效应均显著存在,在其他组别中两种效应的表现有所不同;反腐运动会削弱非生产性支出与企业创新的直接和间接关系。此外,非生产性支出显著制约了企业创新对市场估值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何瑞卿  黄瑞华  李研 《科研管理》2007,28(4):88-94,99
当前大部分关于合作研发中知识外溢的研究,都集中在从宏观层面讨论知识外溢对企业研发投资、合作收益性以及社会福利的影响,而很少从企业层面分析知识外溢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本文阐述了合作研发中企业知识外溢的机制及其引起的知识产权风险,并从知识特性、合作主体特性以及合作联盟的特性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这种知识产权风险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江瑶  高长春  陈旭 《科研管理》2020,41(3):119-129
本文基于419份有效问卷的一手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从知识溢出和互利共生两个视角研究了我国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知识溢出和互利共生作为中介变量,分别影响人力资本、相关产业与创意产业空间集聚之间的关系;文化环境和政策措施对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具有一定程度的直接作用;市场需求对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作用并不显著。结论为充分认知中国创意产业空间集聚模式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国家创意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段德忠  杨凡  胡璇 《科研管理》2020,41(6):90-97
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平台2001-2015年专利转移记录,本文对中国城市技术转移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其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2001-2015年,中国技术转移在城市尺度上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性,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出由多极格局向一超多强格局演进,长三角是中国技术转移最为活跃和频繁的区域;(2)空间计量分析发现技术转移服务于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突显,2001-2015年,中国城市技术经济发展路径经历了由集聚经济向扩散经济转变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企业层面的技术创新是推动一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知识资本积累和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从全球价值视角探讨知识资本、OFDI逆向技术溢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人力资本通过直接影响自主RD投入和间接影响跨国公司对外来技术的"吸收能力"促进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我国跨国公司对发达国家的绿地投资主要是通过集聚溢出机制等影响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对发展中国家的绿地投资主要通过规模经济机制和研发成本分摊机制促进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2001~2010年的R&D投入与产出数据,基于空间权重矩阵,利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考察了空间权重矩阵下我国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省际R&D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不同空间计量模型下,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省际溢出效应均很明显,尽管我国高技术产业的R&D活动较活跃,但高技术产业在R&D溢出方面低于传统产业;高技术产业研发资本投入对R&D产出的贡献要高于研发人员投入,而传统产业恰恰相反;在不同产业的溢出中,经济距离因素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