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826篇
科学研究   37篇
各国文化   32篇
体育   87篇
综合类   76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苗族生成哲学是在与巫教文化的斗争中产生 ,并在巫教文化的掩饰下生存的 ;它的基本思想是“三位一体”论和“一分为三”论。  相似文献   
2.
湘西州青年学生ABO血型分布的抽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湘西地区土家族、苗族、汉族 (以下简称土家、苗、汉 )青年学生ABO血型分布情况。采用整群抽样法 ,抽取吉首地区几所中专学校青年学生进行ABO血型鉴定。结果发现 :土家、苗、汉学生之间的ABO血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但与该地区 1984年的调查结果相比有差异性 (P <0 0 5 ) ,说明该地区土家、苗、汉的混杂程度增大 ,婚配隔离状态逐步解除 ,土家、苗不断汉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苗族诗学》作为民族课程教材已试用三年,它具有较强的历史感,民族韵味和审美意趣,并对学生学习民族民间文学具有指导性,这本教材对开发民族文化艺术来为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对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素质,培养董得民族历史文化知识的人才,都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抗战军兴,国民党的统治重心由东南沿海逐渐向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西南、西北地区转移,如何发展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如何处理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凝聚各民族的力量支持抗战,成为当时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贵州处于西南地区中部,地理位置重要,而苗族在贵州人口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发展贵州苗族地区社会经济问题,在西南地区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教育的作用在战时更为突出,发展苗族特种教育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就抗战时期贵州苗族特种初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原因、特点、成效作一探讨,以期对今天的少数民族教育有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年过五十的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兼职档案员熊闻峰,是一位苗族同胞。因为他在档案工作八年间勤奋学习,不断进取,成绩突出,曾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先后六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初在全县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他作为共产党员学习的楷模,拓展了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的优秀业绩,展现出一个默默奉献、勤恳工作的一个共产党员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现代文明近在咫尺,但岜沙人却坚守着自己的传统。这或许是因为他们的血脉里,有着对民族文化由衷的骄傲,以及顽强到骨子里的传统[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我国必须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近年来制约湘西州经济发展的政策瓶颈作了分析和阐述,并提出了湘西州摆脱困境,发展经济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8.
围绕苗族刺绣和当代油画用色进行比较研究,旨在进一步认识和挖掘民族艺术精华,对进一步繁荣民族艺术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父系观念不是单纯对性别的歧视,它是人们渴望与维系大家庭的心理表现。在延存至今的一些习俗中,父系观念仍然有着重要影响,以婚丧习俗较为突出。通过分析许烺光先生在《祖荫下》一书中对喜洲镇人"续香火""与祖先交流"等文化心理的描述,结合实地调查资料,对石头苗寨的婚丧习俗进行分析,以发现其深层的文化心理与涵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20世纪初基督教进入乌蒙山区的传播情况,不同差会在乌蒙山区的传教就地域、民族成分(苗、彝族)中的划分进行介绍,并探讨其在当地教育、医疗、农业科技、邮政事业、地方风俗等方面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