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我国女子七项全能竞技水平在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中有所提升,王庆铃夺取银牌,沈沐含获得第七名,但仍然与国外选手存在差距,为了找出我国女子全能选手与国外选手存在的差距。本文选取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前八名选手全能成绩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比较研究法,对王庆铃与2011年全国田径锦标赛暨奥运会达标赛女子全能运动员前8名成绩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探寻其弱点,并提出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的相关建议,旨在为她参加2012年全国田径锦标赛以及2013年全运会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为福建省田径自行车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女子田径七项全能运动员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训练和指导思想等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使福建省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总体实力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我国与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选手成绩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法,对我国与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女子七项全能在经过发展和提高之后正处于滑坡阶段,我国与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选手相比,无论在总成绩还是在单项上均存在较大差距,而快速力量性项目(跳远、标枪、铅球)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1987~1996年中外七项全能优秀选手运动成绩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常规数理统计和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对1987~1996年间中外七项全能前30名选手各子项成绩的高低、各子项变化对总成绩的影响及每一子项成绩与其它各子项成绩之间的关系等系统内部结构分别作了比较分析,进而综合归纳出我国优秀选手在这三个方面所存在的总体差异。  相似文献   
5.
我国女子全能与世界水平的差距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通过1988年以来女子七项全能在世界田径锦标赛和奥运会上的比赛情况与我国第六、七届全运会比赛情况的对比,认为跳远和800m是影响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走向世界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6.
赛前短期训练已成为当今高校大学生运动员参加田径运动会比赛的一种主要训练形式,第8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女子甲组七项全能冠军赖新明的赛前短期恢复训练计划是个成功的范例。短期训练阶段的正确划分是保证运动员赛前恢复训练有序进行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划分准备期、比赛期的训练阶段和训练小周期,将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恢复和比赛能力的提高贯穿于整个训练过程中,训练体现小周期结构微型化、训练节奏赛制化、训练内容针对化、训练负荷强度集中化和恢复训练调理化等。特别对集训阶段采用与大赛接轨的微型小周期训练结构,使赛前训练的负荷与恢复达到协调有序,保证训练超量负荷与超量恢复,收到短期恢复运动员体能和提高运动员比赛能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浙江省9个地市的27名相关教练员和45名运动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对丁莺、沈盛妃,曾华祥等多名七项全能教练员知名教练员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并对调研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女子全能运动发展的四个因子为:后备人才储备、训练条件保障、教练员执教水平、训练及管理体制。而导致浙江省女子全能运动下滑的成因为后备人才断层,拔尖精英极少;基层训练条件艰苦,软硬件设施欠缺;教练员技艺水平、执教水平参差不齐;训练管理体系尚未完善,竞赛体制弊端明显。其破解路径包括:全方位选拔优秀苗子,营造人人爱田径的文化氛围;极力保障基层训练条件,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增设教练员培训考评体系,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多元化完善训练体制体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比较研究法,对王庆铃与2011年全国田径锦标赛暨奥运会达标赛女子全能运动员前8名成绩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探寻其弱点,并提出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的相关建议,旨在为她参加2012年全国田径锦标赛以及2013年全运会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为福建省田径自行车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女子田径七项全能运动员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训练和指导思想等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使福建省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总体实力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