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0篇
  免费   5篇
教育   821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44篇
综合类   59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教的基本理论直接来源于道家思想,道家与道教有同而又有所不同,道家的自然无为、重生轻物、与世无争的人生观与道教的善生保真、追求长生的人生观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落实到具体的人生实践上,便是道家游方之外,因愤世嫉俗而远离政治,着重于追求内心自由、返朴归真,以一种出世姿态遁隐山林。道教从建立之初就积极地干预政治、游方之内。用实修的方法,追求长生不老、羽化登仙,努力地有所作为。道家的出世与道教积极入世的人生实践又有极大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论王弼"无"范畴的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是王弼玄学的核心范畴 ,也是整个魏晋玄学发展中的最基本的概念。王弼的“无”有五种涵义 :本体义、生成义、抽象义、功能义、境界义。这五种涵义又分为三类 ,即本体义、生成义、抽象义的“无”为一类 ,后两种涵义的“无”各为一类。由于“无”的第一类涵义中的生成义和抽象义的矛盾 ,导致了魏晋玄学的逻辑演进。  相似文献   
3.
刘永海 《图书与情报》2006,(4):113-116,121
道教仙传自成系统,数量可观,其编撰历程可分为发轫期、成熟期、鼎盛期及衰败期四个阶段;道教仙传的体裁可分为专传、类传、总传、像传四种。  相似文献   
4.
道教典籍数量庞大,我国历代官私书目中收录的大量道教典籍,从分类方法和著录范围乃至著录旨趣上,与道经目录都有很大不同;历代官私书目之间在诸多方面也存在差异。通过对古代官私书目的考察,可以更好地了解道教典籍的发展演变和流传情况。  相似文献   
5.
"真性"论、"真心"论和"真行"论,堪称标识全真道哲学思想特征的三个基本环节。这三个基本环节既表征着"全真"哲学的逻辑建构,又分别从本体论、功夫炼养论和思想、道德行为方面折射着该哲学的意蕴和去伪存真的理论底色。在今天的改革大潮面前,全真道倘若选择向其早期优秀哲学传统回归的路径,可能更有益于其发展。  相似文献   
6.
道家适欲观对现代生态伦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生态危机根源于人类欲望的过度膨胀,生态环境的恶化与人类精神的堕落实际上是同步进行的,生态危机的实质就是人类的精神危机,人类期待着一场真正的"精神革命"。道家"适欲"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可贵的"心灵环保"理念,对于解决现代生态危机具有根本性的意义。人类应该重新审视其消费观念,改变其消费方式,重新看待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自觉选择一种简朴而有节制、更人性化而身心自在的生活,也是对生态保护最有利、最有价值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石猿———美猴王———齐天大圣———孙悟空———孙行者———斗战胜佛的生命历程,是从妖到魔到人到神的精神提升,是从天然神石到山中大王到天庭马官到人间行者到佛的身份变迁,其中性格从自由、狂狷的山林侠士到尊礼、崇德的正统人士。孙悟空作为文化原型承载太多的希望与期待,根本上体现为儒道的冲突和互补。时代上体现为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与陆王心学的“心性论”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唐宋时期关于道教理论的探讨以及发展,对苏轼的文化品格、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发生影响,而通过苏轼对于陶诗的选择又使得整个宋诗的面貌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9.
岭南俗信是一种独具特性的民间文化,它与道教存有亲缘关系,其俗性率朴、巫俗庞杂契合道教的文化精神,其图腾崇拜、神仙信仰与道教信仰一致,有利道教的南传发展。汉晋时期,岭南成为中国道教的重镇,亲缘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与司马迁相比,班固具有鲜明的崇儒思想,但班固却不是唯儒家思想是从。在《汉书》里,道家思想仍然有相当的体现,其中明引或暗用道家学说的地方并不少见。班固对道家思想给予了相当的肯定并吸收了其较多的合理成分。班固在《汉书》里体现的道家思想可从其家学渊源和自身遭际中寻找出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