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6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古往今来,教改日益深化。然而,韩愈《劝学篇》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警世恒言,其深刻的科学内容仍然烁烁闪光,成为当代教师的为师之道。特别是"解惑"之说,仍顺应现代教改新潮,符合科学的教学规律,学习规律,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形成,至今仍有极强的生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解惑"呢?积十余年来潜心求索之所得,我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一、探求规律,科学实施解惑  相似文献   
2.
《苟子·劝学篇》是古籍经典篇目,然后世有关该文的注释却颇有可商之处.文章选取了“日参省乎己”和“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两条试作考辨,认为其中“参”字当释为“三”,“傲”字乃“喧噪”义.  相似文献   
3.
大概距今约一百年张之洞作《劝学篇》(一八九八年刊),内中提及“图救时者言新学,虑害道者守旧学。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这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理论上的根据。  相似文献   
4.
张之洞和福泽谕吉分别是中国和日本近代的思想家,他们各自的著作《劝学篇》在中日两国的社会转型时期都起了重要作用。通过两部书的比较研究,探讨了二者思想之异同。  相似文献   
5.
“蟹六跪而二螫,非蛇蟮之穴而无所寄托者,用心躁也”。学过《劝学篇》的都对蟹因“用心躁”而落得靠夺人之所存身的印象很深。这“心躁”若喻今人则指在对工作、学习或其他欲望的求取时急于求成、求得所产生的轻浮及急躁心理。今天,这种心理“与时”泛滥,已成为对社会,特别是对中小学生危害极大的一种不良心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评述被后人称为洋务思潮代表作的《劝学篇》,其在教育思想上所反映出的过渡时代的转型特质,以及张之洞作为近代实业教育的开创者和实践者,在中国教育思想史上占有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荀子》词语札记二则@丁晓珉$南京师范大学!2000级硕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8.
张新 《培训与研究》2010,27(4):37-40
福泽谕吉和张之洞,分别在1880年和1898年发表了同为《劝学篇》的著作。两部论著同样以开启民智、劝学兴国为目的,但是,由于两者的经历、所处社会地位等不同,导致了两本著作存在许多差异。本文主要从福泽谕吉和张之洞对"理想国民"的不同描绘,分析两者不同的国民观,试图找出决定这种异同的根本性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9.
张之洞和福泽谕吉作为中日两国的改革家,在19世纪末分别发表了同样名为《劝学篇》的著作。两部论著都以开启民智、劝学兴国为目的,并且都提出了对待本国文明和外来文明的方式及态度,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今天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纯纯 《教师》2012,(5):122-122
劝学篇》作为《苟子》的开篇之作,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不仅是一篇独具艺术风格的文学作品,更是我国古代心理思想史上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态度的重要文献,为我们提供了丰富而系统的学习心理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