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教育   66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中国舞龙运动的社会特性和价值功能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从历史、民族、体育和社会等学科的角度,揭示和探讨舞龙运动特定的历史性、民族宗教性、传统文化性、时代发展性及其自身具有的教育、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健身娱乐、促进经济发展等社会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藏族区域音乐体系中青海藏族音乐是很有特色的。青海藏族分布的地区广袤,人口密度稀疏。由于地理、历史、宗教和风俗等方面具有诸多特性,其民歌同样也是独树一帜,并且具有复合性,凸显了文化的多元性、宗教性、融合性。  相似文献   
3.
《忐忑》作为一首中国新音乐作品,将现代"新民歌"融入古典音乐中,与中国古典音乐找到了众多的共通点和相通性。其演唱者龚琳娜的新民族音乐的创作形式以其独到的音乐表现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忐忑》以其自然原始的表现形式、宗教性的特点与中国古典音乐气韵相同,更因其对中国古典音乐的运用而对中国"和"文化进行了完美的艺术表达。  相似文献   
4.
回顾百年西方宗教心理学的研究历程,在科学主义研究理念的强势影响下,宗教心理学的研究始终呈现出一种"去宗教性"的研究倾向,即将宗教心理现象的研究化约为对世俗心理现象的探讨,并由此造成了宗教心理学研究的无序、纷乱、零星和琐碎。唯有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承认、接纳并尊重宗教心理现象所固有的"宗教性",宗教心理学研究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唐君毅是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是文化思想界的巨子,一生以儒学为文化研究与生活生命之旨归。他通过对宗教意识的重新界定开发出了一种即内在即超越的新宗教精神,并以儒学为本位以求建立一种世界新宗教,以为人们寻求一种安身立命之道,表现了他关注终极生命安顿的人文诉求。  相似文献   
6.
东方建筑艺术源远流长。东方建筑最突出的美学特征就是象征性。东方建筑的"居中布局"象征了民族——家庭的凝聚意识。东方建筑的大台阶、高台和尖塔等样式,象征着专制社会的强权政治和严格的社会等级秩序。可以说,东方建筑无论从样式形体设计到整体的布局,从色彩的运用到装饰的部件形象,都充满了象征性的意蕴。只有把握了东方建筑的象征性,才有可能揭示东方建筑艺术的文化奥秘。  相似文献   
7.
罗燕 《文化遗产》2010,(4):74-81
清代宫廷承应戏的演出十分频繁,这些承应戏在最初都是为了应合宫廷内的各种民俗节日、朝廷重要庆典等筵宴场合而专门编写的,可统称为"节戏"。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现存清宫承应戏的表演本和清升平署有关演剧的档案,以探讨节戏在演出中所呈现的仪式性特征,以及这些仪式背后所具备的宗教性、习俗性甚至政治性色彩。  相似文献   
8.
谈论到19世纪浪漫派时期的音乐巨匠,李斯特毋庸置疑是其中翘楚,他的作品以其辉煌华丽的炫技段落,热情迷人的旋律线条,和引人入胜的音乐画面感让无数的钢琴演奏者为之倾倒.李斯特的人生阅历及其丰富,从年少成名,热衷炫技的钢琴天才,到沉浸于宗教题材,以宗教文学为灵感进行音乐探索的作曲大师,从善用各国民族音乐元素的巡演明星,到用作品传递匈牙利特色的文化使者,这些无不从李斯特各时期的作品中体现出来.本文将通过对李斯特钢琴作品的分析,探讨其中的民族性以及宗教性,以更好的诠释李斯特的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9.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4):111-115
与西方法律发展历史不同的是,中国古代法律与宗教之间存在着一种潜在的、不易察觉的关系。其中神判是与古代法律实践联系最为紧密的内容,尽管在规定的法律程序上不见神判法,官吏审案之时常借助鬼神观念也是神判法的遗迹。古代司法审判经历了从神判到谲术的演化历程,夏、商、西周三代后地方官员审案时所运用的谲术与初民社会时期的神判法有着本质的不同,其产生有着特殊的社会情境,反映着古代司法实践中的工具主义倾向和对待宗教的功利心态。  相似文献   
10.
陆英 《文学教育(上)》2010,(23):150-151
宗教性私德在完善个体修养与情感之时,始终离不开社会性道德的影响和规范,而制定和遵循外在的行为准则、规范和制度又似乎离不开宗教性私德的范导和内在熏陶。而传统儒家社会生活中没有发展出独立的社会性公德,它总是伴随着宗教性私德在传统社会中发挥着半宗教、半哲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