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2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5篇
教育   15348篇
科学研究   514篇
各国文化   82篇
体育   90篇
综合类   644篇
文化理论   75篇
信息传播   212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221篇
  2016年   357篇
  2015年   618篇
  2014年   1500篇
  2013年   1144篇
  2012年   1280篇
  2011年   1421篇
  2010年   1246篇
  2009年   1226篇
  2008年   1596篇
  2007年   1199篇
  2006年   981篇
  2005年   797篇
  2004年   905篇
  2003年   895篇
  2002年   854篇
  2001年   701篇
  2000年   498篇
  1999年   191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感叹句+陈述句”类新闻标题是新媒体时代在结构形式方面值得关注的模式之一,本文以语用学、新闻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深入剖析“感叹句+陈述句”类标题鲜明的主观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介绍了美国明德中文暑校汉语教学硕士(graduate program in Chinese)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生比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及特点,分析了明德汉教硕士培养模式的实践性和高效性。然后将其与国内汉教硕士的培养进行对比,以期对国内汉教硕士的培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对无生命名词作主语句的翻译从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和分析,目的在于使谳者遇到这类句子易于理解,不仅仅是从字面去思考,而是让读者了解说英语的人的思维习惯,通过句子的内涵意义达到用汉语准确地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5.
汉语负迁移对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是很大的。从文化差异、思维方式、论述视角、句子结构和词汇方面分析汉语负迁移对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有助于学生排除汉语负迁移的影响 ,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6.
7.
张汝舟先生语法论著强调汉语特点;重视语感;勇于探索;简明扼要。  相似文献   
8.
“读题时代”的新闻标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 统新闻学理论认为 ,标题是帮助受众选择新闻信息的向导 ,是引导受众理解和阅读新闻的纲要 ,是满足受众新闻信息需求的手段 ,一句话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和“广告牌”。新闻已经进入“读题时代” ,正成为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共识。但这并不意味着标题的本质特性有了什么变化 ,而是指标题在实现新闻信息有效传播的过程中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其在单篇新闻作品乃至报纸整张版面中的地位空前显著。从“题为文眼”到“读题时代” ,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 ,它至少由三个方面的因素所致。最主要的原因是 ,进入信息社会后 ,人们工作、生活节奏加快 …  相似文献   
9.
判断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思维形式之一。它在新闻标题(包括广播的内容提要)中也常使用。因此,错误也比较多见。下面从逻辑的角度进行简单的分析。一、性质判断的错误。性质判断是直言判断的一种。它是断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它的关联词多为“是”或“不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01年11月13日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出了一条消息,消息的提要是:  相似文献   
10.
赵树理 《天中学刊》2002,17(6):66-67
在许多语言中都有大量的比喻,它可使形象更逼真,使语言更生动,使抽象的意思更易理解。英汉中的比喻都十分丰富,我们常可见到这样的说法,例如: What a dull speech, he is merely parroting other peoples words.(多没意思,他只是鹦鹉学舌。) She is always at her mothers tails.(她总是尾随她母亲。) We can see a forest of antennas in the field.(我们可以看到田野中林立的电视天线。) 以上几例,在英汉这两种文化背景中,语意和采用的载体基本相同,可这种巧合是少见的。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会发现比喻载体相同意思却不同,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