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6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依据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的理论,从德阳产业结构调整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德阳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适应性进行客观的分析,并对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德阳市装备制造业配套产业集群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成金 《软科学》2005,19(5):75-77
对产业集群概念、特征及竞争优势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德阳装备制造业配套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提出了加快德阳装备制造业配套产业集群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德阳市委、市政府提出“一三五八”发展战略,加快把德阳建设成为山水宜居城市的重要背景下,针对德阳城市景观建设的历史和现状,通过对德阳市区主要的景观建设工程(如旌湖滨水空间、东湖山公园、孔庙及文庙广场等)的考察,分析和研究在其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打造具有良好人文气息的宜居环境,从而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市民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4.
德阳市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作出了建设中国西部职业教育基地的决定,以"开放、统筹、共建、整推"的理念和方式,促进了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和重装基地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实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但是中等职业教育仍存在部分专业设置尚不能完全适应产业化发展需要,校企合作难度大,"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的问题。要促使德阳中职教育再上台阶,重点要抓好:与支柱产业、重点产业相逢应的专业调整;大力推进产教结合;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推进全市中职素质教育中,一方面有的教师仍然按普教的教学理念从事职教,另一方面不少教师片面理解"能力本位",不少学校课程改革没有紧扣产业发展。中职教学工作要以四个重点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6.
德阳历来是一个崇文重教的地区,德阳文庙始建于南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年),孔庙建成后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尤以明清时期最盛。对明清时期德阳的祭孔活动,地方文献、不同版本的本地县志都有所记载,尤以《四川通志》记载详尽。民国时期,德阳的最后一次祭祀是1947年秋。改革开放以后,德阳文庙很快按照清代格局和礼制恢复了祭孔仪式和祭孔乐舞表演。德阳文庙的祭孔活动,堪称是德阳地方文化的一大亮点。德阳文庙祭孔活动不仅有相当完备的祭祀礼仪制度,而且祭祀文化独特、内容丰富,极具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已经成为旅游开发的对象之一。德阳作为一座工业城市,有着丰富的工业旅游资源。文章试从分析德阳良好的工业基础出发,阐述了发展工业旅游的前景,并提出了制约德阳工业旅游发展的因素和所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李成金 《软科学》2006,20(4):82-85
从德阳市装备制造业的形成历史和其经济发展的重工业化特征出发,分析了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我国装备业主要国际竞争对手以及德阳装备制造业自身的特点,提出了德阳市装备制造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9.
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专利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东  李莎莎 《软科学》2007,21(4):91-92,106
通过分析德阳制造业专利现状,提出把德阳建成以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和现代装备为特色的中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大力增强企业自主专利的拥有量,提高德阳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区域配套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0.
德阳作为我国重大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其城市的文化特征应以工业文化为其主要特征。在德阳特色文化的建设中,主要应以二重文化、东电文化、东汽文化以及其它企业文化作为核心精神,并通过多种途经宣传、强化这些精神,由此打造出具有德阳的特色的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