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高兴》,运用以喜状悲的艺术手法,凸现了人物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的巨大反差,彰显了他们命运的悲剧色彩。作者写喜只是手段,只是铺垫,突出悲才是目的,才是正意所在;作品表象言喜,实质写悲;喜中之悲,愈显沉重。因此作品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以喜状悲的美学艺术,把现实的悲剧和喜剧融合成更深沉、更悲壮的审美形态,开创了美学领域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中,闲暇普遍地被误解为单纯的娱乐和消费活动,从而出现了闲暇观念深刻的异化,观念的错位带来个人生活的不幸和人类文明的瓦解。闲暇观的异化根源于近代以来西方的世界观、人生观。东亚传统的世界观能够为现代人创造性的闲暇生活提供人生视角。人是内在于“真我”的存在,人生的终极目的在于领悟和喜欢这个“真我”,创造性的闲暇生活也就意味着以“修行”和“乐道”来充实个人的闲暇时光。人类应该实现从劳动的世界到修行的世界、从消费的世界到乐道的世界的转换。在近代文明成就和在东亚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当人类学会享受创造性的闲暇生活时,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真正协调各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杂具有哲理性。但是,倘若把杂的“理”说得平庸乏味,肯定是失败之作。本由语言表现入手,揭示杂作为一种独立的体,有着独特的韵味,在于杂的语言富有“杂味”,体现理趣之美.精深之美,动人之美等三个方面的美感特征。  相似文献   
4.
藏族服饰的地域特征及审美情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独特的高寒地理环境孕育了藏民族具有鲜明个性的服饰文化。具体到藏族不同的地域,由于其历史、文化、地理、人文各不相同,所以各地藏族服饰又显示出不同的地域特征及审美情趣。本文从历史与美学的角度出发,以卓尼藏族服饰为个案,探讨了卓尼藏族服饰的地域特征及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5.
论《齐风·鸡鸣》从理性到情致的审美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风.鸡鸣》的阐释观自汉迄今大致经历三种类型:"诗人介入式"、"半联句体"、"问答联句体"。这三种不同的阐释观大致向我们描述了《鸡鸣》阐释史从理性到情致的审美取向。不同时代的社会背景和阐释理论是审美取向不同的根本原因。但是这三种阐释观有着内在和一贯的发展理路。它们不仅在其所属的时代里有其存在的意义,而且在当下也是人们复杂的审美需求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文化之一,它博大精深,美不胜收,而审美带给我们愉悦。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将审美教学引入大学英语教学,旨在利用审美教学激发学生的美感体验,进而使其在审美愉悦中发挥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习兴趣,并最终促进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7.
付超  刘华景 《科教文汇》2011,(26):21-22,59
幸福是一种主观的体验,是人们获得最大心理满足和人生意义的一种状况。幸福不仅仅是一种主观体验,还是一种存在(或客观存在)。幸福的感受是对幸福的存在的感受。幸福悖论是一种人的主观和客观之间的一种自相矛盾,是义与利之间的一种失衡状态,是过程与结果的相异性。因此在我们的人生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要寻找幸福的社会和个人的守恒路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郑板桥诗歌的理析,依时间顺序将郑板桥的诗歌创作划分为出仕之前以爱情诗为主体的创作时期,出仕之中以“为天下劳人”为主体的创作时期及晚年以田园山水诗、题画诗为主体的创作时期,并对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进行分析,抽象出郑板桥诗歌气真、情真、意真、趣真的人格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欧阳修被贬作于滁州知州任上的《丰乐亭记》和《醉翁亭记》两篇散文,以其丰富的意蕴昭示了他独特的精神世界。即:表层抒写作者的山林之乐;次层抒写作者与民同乐,并自我肯定在滁州建立的政绩;深层则表现出作者以从容、淡定的心态坦然面对人生遭际,体现出一种积极有为、乐观旷达的精神。从两文中透露出的是作者政治上和创作上不凡的识见,更体现出作者独特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0.
从疯癫本身所折射出的生命意义来分析小说<堂吉诃德>所喻示的审判力量.堂吉诃德的疯癫直接标举着心灵本真的动机,而桑丘·潘沙的疯癫却显示了外在秩序与生命自由的对立以及自我心灵的信仰执著.两者共同显示了疯癫"自由而为"的特性和生命自我原初的自由、快乐和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