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6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32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现代奥运会商业赞助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奥运商业赞助在推动奥运会向前发展过程中具有巨大作用。笔者从奥运会商业赞助的特征入手,全面阐述奥运商业赞助的目的、"TOP"计划实施的具体内容、奥运会商业赞助商的条件、赞助商的特点、奥运商业赞助的市场关系以及奥运赞助商赞助的利益等。  相似文献   
2.
体育赞助赛事是体育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企业自我宣传的一种方法。随着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体育赞助赛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及系统理论等方法,根据体系的原理,将体育赞助赛事视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对我国体育赞助赛事进行分析研究,并基于此论述体育赞助赛事体系的各个子系统及其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提出了建立共赢的体育赞助赛事的体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了解我国体育赞助市场的相关立法现状,分析体育赞助市场法制内容的主要表现特征,提出改善我国体育赞助法制环境的应对策略,旨在建立系统而完善的法制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加速和推动我国体育赞助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体育隐性市场行为做出了界定,追溯了其起源,列举了其表现形式;探讨了其产生发展的原因;分析了其侵害或影响的法律利益;提出并论证了在法律上对其应持的基本态度——限制而非绝禁,分析了对其予以限制的法律现状,并提出了对其予以限制的标准和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语言学派对翻译理论作出的重大贡献是提出了著名的对等理论。文化学派从社会文化的背景之下研究翻译理论,翻译研究出现了文化转向。从对等理论到文化转向,翻译理论已经取得了很大发展。文章考察了翻译研究中这一过程如何发生,讨论了三种主要的文化因素——意识形态、赞助人和诗学观是如何对文学翻译产生操控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受访者对奥运赞助品牌的认知程度,超过50%的,只有可口可乐、联想、中国移动通信和中国银行4个品牌,另一个非奥运赞助品牌但认知程度超过50%的为耐克品牌.显示目前大学生对奥运赞助品牌并不具有高度的认知程度,说明这些奥运赞助品牌的奥运营销活动开展得不够广泛,无法让大学生直接感受其奥运赞助的形象.而且,广州大学生对奥运品牌的认知和接受程度都较北京大学生低.  相似文献   
7.
以赞助广州亚运会的中国体育品牌为研究对象,通过测试3种态度(对赛事的态度、对赛事活动的参与、对赛事赞助的信任)预测3种赞助后的效益(对赞助商的印象、口碑以及购买意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赞助的信任,对该赛事的态度可以较好地预测出购买意愿;对赞助的信任也可预测出对赞助商的口碑以及印象;从而确定对赞助的信任在对赞助结果的预测中取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国体育赞助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调查研究、数据统计分析及查阅大量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国际体育赞助的发展、我国体育赞助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以为我国体育赞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更好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西安市4项大众体育赛事的组织、赞助和参赛者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组织者有明确的组织目的;而赞助商方面则注重参赛群体考虑;参赛者多以中年已婚者为主,以受过一定教育的职工居多,平时经常参加各种形式的锻炼活动,大都愿意参加群众性体育比赛活动.  相似文献   
10.
体育赞助合同的若干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阐述了体育赞助的商业性、公益性及其意义。从法学角度分析了体育赞助合同与赠与、买卖合同的区别,论述了《合同法》对体育赞助的法律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合同法》对体育赞助的法律保护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