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族类零件因具有相似的外形及加工部位,仅尺寸略有不同,因此设计一种能在一台机器上实现零件族孔的加工是非常有意义的。文中设计了一台专用钻孔机,对零件族的周向钻孔工序进行加工,更换零件种类时,只需更换定位工装夹具,从而提高了加工效率和加工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母机"的民族类高等师范教育应根据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内容、规格和要求,调整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师范教育训练;建构具有长效机制的教育实习指导与管理体系;提升民族类师范生的通识课程、学科专业知识、尤其是教育专业知识和师范技能水准,使师范生的知识结构多样化、规格化、综合化;培养民族类师范生在从事教师职业时所必须具备的相对成熟教师的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后现代哲学的竞争游戏中,由单一主体所谱写的一元文化体系被相对主义离析为与形形色色主体所对应的多元文化,然而多元文化只是其所攻击的一元文化的"地方版"而已。后现代哲学的系谱学分析披露了一元文化和多元文化的"发家史",但没有展示出摆脱这一文化困境的可能路径。只有基于中国式"家系学"基础上的族类文化,才能有望摆脱文化绝对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二极振荡的二难文化困境,也才能真正实现不同文化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的文化和谐。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多种因素耦合的结果,系指20世纪90年代初泛起于我国境内,特定民族群体族员以民族认同为基点,以民族情感归附为纽带,以民族群体为忠诚对象,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以追求民族利益、维护民族尊严为指向的意识形态或实践运动。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多样而复杂,以中华民族利益为投射对象的国族民族主义和以具体民族利益为投射对象的族类民族主义最具典型。当代中国民族主义作为一个"双面体",或如天使,具有凝聚民族力量、展现民族活力、提升民族精神之效;或如恶魔,潜藏着巨大的风险,有将民族推向万劫不复之力。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态势下,植根于当代中国沃土中的民族主义,无论以何种面貌登台,都带有较强的西方性,具有坚韧的生命力和强劲的渗透力、溶蚀力,必然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主导价值观造成巨大冲击。对此,绝不能敷衍塞责,而应当以审慎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对其认真对待、谨慎处理,做到正面回应,科学引领,以便在多样化的思想观念中寻求最大共识。  相似文献   
5.
丁海斌  付津 《档案》2015,(3):8-12
清代是中国传统文档名词的成熟期,文献多,文档名词出现的数量庞大,频率也有所提升。其中,由满汉文化结合而出现的"档案"、"档子"、"档册"等"档"族名词是这个时代的创新和亮点。文章按照"文"、"案"、"档"、"薄"、"卷"5个族类分别介绍了其族类特征,并对文书、案牍、文案、薄书、文卷等重点名词出现的数量、频率等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6.
丁海斌  刘纹序 《档案》2015,(1):8-12
元代文档名词中,文书、案牍、文卷、文案、文簿、簿书、簿籍、文籍、籍簿、案卷等主要文档名词,与前代有历史延续关系;出现了"籍册"、"卷宗"、"册籍"等3个新词;而"文牍"、"书牍"、"黄册"、"黄籍"这4个宋代出现的名词,在笔者所检索的元代文献中并没有出现,这与元人的语言习惯有关;文书、案牍、案卷等在历史上通用性很强的名词在元代的使用量有所增加,这说明元代文化仍具有中国历史发展的一致性。文章对元代"文"、"案"、"卷"、"册"、"籍"5个文档族类名词在出现次数、使用文献数、含义等方面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族类生命意识区别于"爱国"的政治概念,是人类所共有的,包括族类生存与发展双重含义,并可以脱离国家的政治依托而独立存在的文化概念。中国历史延续至宋代,与中原王朝跨入后期封建社会相对应,汉族与周边民族的政治军事关系开始出现了历史性的逆转,汉族在与周边民族争取政治生存空间的过程中逐步走向劣势。亲身经历着这一历史过程的苏轼在这种民族关系环境的刺激下,结合汉族原有传统中的族类生命观念,以及家学渊源,对汉族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的生存与文化发展的可延续性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并以其强烈的危机意识与不为空言的特点,诠释了他自己以汉族为本位的族类生命意识。尽管苏轼的这种族类生命意识在北宋时代还具有相当的历史局限性,但在今天世界文化交融日益紧密的形势下,对以"中华民族"为整体概念的宏观性族群与世界其他民族的交流,仍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孝意识是中华伦理道德的原点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思想莫不发端于孝意识。在儒家思想学说中,孝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伦理及政治功能向来为人们所重视。综合考察孝的宗教、哲学意义及人文伦理意义,才能合理解释其对中国社会文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滁州学院学报》2015,(4):51-54
婚姻伦理是个人生活的基础,是规范人伦关系的根本。作为明清之际最重要的启蒙思想家之一,王夫之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阐发了对婚姻伦理的理解:婚姻,人道之大者也。他据此进一步具体说明了婚姻伦理的基本内容:"族类必辨"的民族性要求;"才质必堪"的相称性要求;"年齿必当"的婚龄要求。他的婚姻伦理思想对现代人的婚恋观、择偶观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丁海斌  吴晓菲 《档案》2014,(8):7-10
从对检索到的两晋时期的"诏书"、"文书"、"簿书"、"文籍"、"图籍"、"黄籍"、"典册"、"典谟"、"簿籍"、"典则"、"起居注"、"牍"等12个文档名词分析可见,两晋时期文档名词双音化的趋势更趋明显。其中,"诏书"、"文书"的使用频率较高,"黄籍"等新出现的名词也值得关注。此外,两晋时期主要有"书"、"文"、"籍"、"簿"、"典"5个文档名词族类,并各具明显的族类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