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体育”走向“文化”:中国武术当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东西文化的差异出发,就中国武术体育化发展历程进行了历史学意义的回眸;对体育化后的中国武术在体育场域中的存在状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武术摆脱在体育场域中生存窘境的路径选择,必然是从"体育"走向"文化"。最后指出,中国武术发展从"体育"走向"文化"的命题,并不是否定中国武术本身所具有的体育价值和功能,而恰恰相反是在唤起对中国武术文化价值功能的挖掘和认知上的提升。走进"文化"的中国武术发展,就是要努力建构和重构具有中国身份、彰显民族精神气概与民族主体性的中国武术文化体系,从而为促成多元共生、和而不同、复调对话、互为主体的新的中国武术、世界体育新格局与新未来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打破音乐教育上的"一元"模式,加强音乐文化理解,注重中国本土音乐文化,设置世界多元音乐文化课程,已成为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以新的音乐教育哲学取代传统教育模式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从哲学"主体性"理论方面看,构建文化自觉需要"主体"及其构建原则。其主体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其构建原则是理性原则和目的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时尚文化存在着现代与传统、个人与群体、理性与非理性、审丑与审美、一元与多元、自由与规范、平等与差异等要素之间的张力,构成了一系列本质性的悖论.这些悖论既是时尚文化存在的内在力量,也是时尚文化处于某些困境的动因.  相似文献   

5.
摘要:旧的赛文化以“代表队”和“选手”为主体,以团队争光模式为目标,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并将延续下去。新的赛文化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在迅速发展起来。新的赛文化以多元主体参与和众多运动体验者为主体,不再采取“代表队”和争光模式。我国学校体育多年受旧的赛文化观念影响,形成了学—赛脱节的教学模式,是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并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赛文化”观念和学校体育现实困境进行研究,经研究得出改革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应破除旧的赛文化观念,在“人人的教育、人人的体育和人人的比赛”新观念领引下,改革学校体育课程,建立学赛一体化的体育教学新模式,同时构建全体学生都能参加的赛事平台,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学习体育课程同时,在实战比赛中感受运动的育人价值,由此学校体育才能走出现实困境,对体育课程的诟病才能解消。  相似文献   

6.
多元文化主义的种族多元论和文化相对主义理论动摇了美国以盎格鲁-撒克逊为根基的美国价值体系,任璧莲的第四部小说《爱妾》通过对卡内基一家身份复杂的各个家庭成员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多元文化主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以中国古代乐舞为切入点,对"舞"这一元范畴进行分析。从舞蹈自身主体价值的转向和演变的纵横交替中,挖掘出"舞"在中国古代所负载的功用,政治的、审美的等多种社会意识,以及"舞"所蕴涵的中国古代文化精神内核——"和"。  相似文献   

8.
课程文化——从工具论到本体论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具论"的课程文化观把课程的作用局限于对现有文化的传递和复制,使学校课程沦为没有文化主体地位的工具,制约了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本体论"的课程文化观将课程看作是文化实在,课程不只是文化传承的工具,作为一种文化,它有着自身的主体性.课程文化主体性的建构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尊重课程主体作为人的文化;树立课程主体的文化自信心;建立课程主体间的和谐关系;创造多元课程文化以适应课程主体缤纷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9.
每一次社会变革都是以文化转型为先导的,当代中国正处在现代化的文化转型中,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文化转型的主体,在这种痛苦而艰难的文化转型历程中,作为文化的主体,人不得不反观自身的生活境遇与自身的生存价值,重新理解自己的主体性意义,走出生存的困境和信仰的迷茫。本文分析当代文化转型对主体性所造成的主体性的消解和生存的因境,旨在对主体性的重建和当代人文精神培育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哲学是文化的重要来源和主要构成要素。哲学与文化的最终指向是生命与幸福,这种指向的表征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统一,是社会实践主体与客体的和谐运动。文化作为人类卓立于自然界而创造的物质与精神的总和,其传承灵魂是不同时期的哲学,这是文化的哲学;哲学作为思想的动态化系统呈现,其实践表征必然是民族性的文化,这是哲学的文化。文化与哲学的切融点是生命与幸福。  相似文献   

11.
如果将狂欢和"恶搞"同时置入文化之城加以审视和观照,我们不难发现,二者在颠覆性特征、娱乐性诉求、精神乌托邦等深层哲学意蕴上具有相通之处。"恶搞"文化通过有意的误读、自由的戏仿和过度的诠释,彰显了创作者对经典所进行的狂欢化的诠释方法。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文化和文学:在民族性和开放性之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当代的文化建设面临着趋同与求异的矛盾。解决这种矛盾存在两种文化理论:文化进化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前者只求同而漠视异,后者又只求异而漠视同。但这两种文化理论都不是当代文化发展的正确道路。我们的文化立场和方针应是"开放型的民族性"文化,即在吸收中外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发展我们的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世界文化宝库中,多元文化并存的现象一方面表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机盎然,另一方面也导致一种纷杂的局面,多元文化之间难免互相撞击,形成冲突,本文以辩证的观点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并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在价值多元、道德相对主义的时代,重新审视教师"价值中立"观,展示其独特的价值对走出道德困境具有重要意义.它启示我们道德教育观念--由"教会顺从"转向"教会选择",教育模式--由"脱离生活"转向"回归生活",道德教育方法--由"道德灌输"转向"道德对话".  相似文献   

15.
参与是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通过对无锡市Y街道社区文化建设的个案研究,发现社区文化建设参与存在认定悖论,社区文化建设者与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成效和参与度的认定截然相反。社区共同体精神缺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居民参与能力不高、政府与社会互信互动有限是社区文化建设低度参与困境的成因。通过重塑社区共同体精神,完善社区文化管理体制,激发居民参与及自组织能力,强化社区民主与信息公开,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社区文化建设体系,有利于破解低度参与困境。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当代中国文化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矛盾冲突,主导文化的认同危机、多重文化与多元文化的整合困境以及文化主体性的危机成为显著问题。本文认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建构,需要从多元多重文化整合、民族文化的个性与人类文化的共性、文化自主的安全问题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从奥林匹克全球化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提出随着二者相互影响的逐渐深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动因已经从一元走向多元。根据发展的一般原理,提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是一个从自然状态逐渐走向民族化、全球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文化性格以历史地理为载体和基础,因此一个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和发展与其文化性格有密切关系。本文从人文地理的角度,并以江西为例对汉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性格进行探讨。江西民族传统体育是以中原汉民族文化为主体,主要与吴、越、楚有渊源关系,是多元文化交汇形成的具有赣文化特色的汉民族传统体育。  相似文献   

19.
齐美尔提出的"文化悲剧"理论是对急速上升的"客现文化"和"相对滞后"的个人文化二者出现差距的一种担忧.这种理论是在科学至上的社会化大生产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从推崇科学至上的现代哲学知识现到反对它的后现代哲学知识现;从科学主义教育现到终身教育现的转,都为我们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不必扭忧悲剧会发生.  相似文献   

20.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是其实践哲学的重要表达,强调上层建筑是夺取和巩固政权以及国家得以建立与存在的真正基础。在当前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背景下,借鉴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基本主旨,则对我国主体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主体文化的领导核心;提升大众认同是建设社会主义主体文化的重要基础;培育知识分子是建设社会主义主体文化的主导力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主体文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