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篇
教育   112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十九世纪下半叶,地主阶级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掀起了一场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虽然许多措施没能奏效,但选送幼童赴美留学之事影响深远,成为中国留学史上的创举。  相似文献   
2.
陈诵睢 《收藏》2006,(11):96-99
清朝后期,洋务派在国内兴办实业。继起初的棉纺业、造纸业之后,印刷业、制陶业也在上海、杭州、天津等近海城市发展起来,出现了一些经营紫砂的商号,他们雇用技艺出色的宜兴艺人,专门制作水准较高的紫砂器皿。在这种局势下,紫砂业慢慢地从衰微中恢复。  相似文献   
3.
王凯 《新闻世界》2006,(4):54-55
红豆馆主溥侗 溥侗是清末赫赫有名的洋务派领袖恭亲王奕欣的孙子,宁厚斋,号西园.别署红豆馆主,生于光绪三年(1877年).因排行老五,故人称“侗五爷”。溥侗自小酷爱昆曲和京剧,由于他化素养深厚,且通晓词章音律,精通古典学,又兼见多识广博采众长,故对所演剧目的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4.
“中体西用”不仅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也是早期维新思想家和维新派的理论武器。二者有承袭关系,但也有本质不同,后者是对前者的批判继承。“中体西用”的提出和实践,不仅开了社会风气之先,为最终推翻封建统治打开了缺口,而且为推动中国思思文化、政治、经济近代化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缓慢进程。  相似文献   
5.
史全生 《历史档案》2004,(2):82-89,96
西部近代化的开发,最早应上溯到晚清时期。太平天国失败以后,洋务派在全国兴起了一场以“造船制械”和开办民用企业为中心的洋务运动。其中一些洋务派官员在西部任职时,也在那里开办了一批洋务企业,开办了一些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新式厂矿,对西部  相似文献   
6.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洋务运动及其历史和文化地位没能得到客观公正评价.特别是对其开窗启智的翻译出版活动,在中国近代史、文化史、出版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更是认知不足.作为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翻译出版活动上承教会出版阶段,下启民营出版阶段,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出版近代化的进程,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翻译出版人才,并为近代出版创规立制,对于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出版有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名的思想家。郑观应在其长期的商务生涯中,与晚清社会的洋务、维新、革命三派的代表人物都发生过重要联系。由此入手,考察郑观应与晚清主要社会阶层的关系,有助于对其思想进行重新认识和做出准确评价,以为当前的改革开放事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9.
刘波 《历史学习》2003,(10):16-16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对外开放,外商从此得以自由地在各通商口岸设置洋行。但外商缺乏开拓中国市场的经验,缺少对中国语言、货币制度、风俗习惯、物产资源等方面的了解。要解决这一难题,必须要选择一批既熟悉中国国情又可靠的中国人来代理业务。而早期在外商商馆中被雇佣的采办者无疑成了最适合的人选,于是买办出现了。随着通商口岸的扩大,对外贸易数量的不断增加,作为贸易中介人的买办数量不断增多,形成了中国近代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阶层。买办作为一个经济概念,他所起的作用主要在经济领域。买办,尤其是晚清买办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雷顾 《教师博览》2011,(7):54-55
从一开始,洋务运动就阻力重重,极不顺利。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使清政府几临灭顶之灾,但就是在这样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它对应不应该仿造洋枪洋炮洋轮等"救命之举"竟仍然犹豫不决。今日看来十分"温和"的洋务运动,在发轫之时却被指为"溃夷夏之防,为乱阶之倡"(与今日"全盘西化"的指责一样严重),曾遇到今人难以想象、难以理解的反对。以现代大机器生产来造枪炮船舰,通电话电报,明明是统治者在近代要生存就不可少的措施,却遇到统治阶级中冥顽不化者以"夷夏纲常"这类传统的意识形态合法性的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