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2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3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端五”或“端阳”节。端.即开始的意思。按地支顺序推算,一年中的第5月正是“午月”,而每个月里都有三个五日,头一个5日就是端五。唐朝时,因唐玄宗生于8月5日,为避“五”字讳,宰相宋憬提议,将“端五”改成了“端午”。又因古人常把“午时”称作“阳辰”,于是端午又称为“端阳”。  相似文献   
2.
大雅和顺     
《大观周刊》2006,(37):87-87
和顺,中国有名的侨乡,生长在云南西部,靠近中缅边界的腾;中县。这是一处人间秘境,一副古典秀美的江南乡村的样子,保存着云南最具古典风格的乡村景致和明清以前的许多建筑和民风民俗。在这里,水慢了下来,树枝的摇动慢了下来,花开的速度慢了下来,声音慢了下来,步子慢了下来,鱼慢了下来,云慢了下来,人慢了下来,时间也慢了下来。  相似文献   
3.
王萍 《档案天地》2004,(2):44-44
以史为鉴,资政育人,是档案、史志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保存好史料、深入研究史料的价值是档案、史志部门的主要职责,对于服务现实,惠及后人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鹤庆县金沙江西岸的六合夸萼山,居住着“服饰艳丽,光彩照人”的白依人。她是彝族的一个支系,据说祖先是唐时的施蛮和顺蛮,总人口只有六千多人。在这里世代生息繁衍的白依人,积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神奇的民间传说、独特的民歌、唢呐曲调、民族歌舞、奇异民风民俗及手工纺制的火草衣,都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  相似文献   
5.
袁济喜 《中国德育》2014,(19):36-39
正今天我与大家一起探讨国学与人生智慧的问题,这是一个十分有意思的话题。上个世纪中国著名作家林语堂写过《孔子的智慧》一书,他从《论语》中读出许多人生的智慧与趣味,大家不妨看一下这本书。中国古代所说的智慧不同于西方的概念,西方的智慧重在技术与谋略,而中国的智慧重在道德精神的建设。中国人的智慧是有境界的智慧,智者是知识与科学的体系,而仁者则是人文的体系,智者与勇者只有与仁者相结合,也就是科学与人文  相似文献   
6.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的代表作,它将木兰这个女子形象置于战争的环境中,置于个人、家庭和国家利益的矛盾交织中来展现其性格以及这种性格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北魏的战争环境所导致的经济破坏、人口男女比例失调是《木兰诗》产生的社会背景;北方诸民族的尚武粗犷的民风民俗是《木兰诗》产生的文化环境;"木兰无长兄的实际情况导致了木兰具体的出征行为。然而,当时的人们并没有认识到木兰形象所可能包含的新的人生价值观,最终将其纳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行为规范之中。  相似文献   
7.
陈志红 《湘南学院学报》2006,27(4):67-69,75
湘西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血脉,造就了湘西人独特的个性魅力。沈从文在20世纪30年代社会剧烈变动中,执意寻找失去的“淳朴型范”和“不羁”的性格,在其一系列作品中,通过活生生的湘西人的具体描写,生动地展示出湘西人率真淳朴的人性和生性不羁的性格,具有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马俏 《神州学人》2006,(3):39-39
转眼已到了我留学美国的第二个年头。对美国的了解也日渐增多。我就读的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位于美国东南部弗吉尼亚州环境优美的夏洛茨威尔市,距华盛顿110公里,这是一个人口不到15万人的小镇。小镇的居民常年沐浴在和熙的阳光下,民风民俗也被熏陶得极为友善和淳朴。人和人之间充满了关爱和信任。出乎我意料的是中国古代文明曾出现的“路不拾遗,夜不掩户”的景象竟然在这里再现。茵茵的绿草上,偌大的图书馆里,经常有人将东西到处乱放,过了一时半晌甚至三天五天的才猛然想起,回头再看,往往是发现原物未动。有时就算有人捡…  相似文献   
9.
如今.到异国他乡游览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领略民风民俗和多彩的民情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情趣。而在古代.旅游的意义却有异同,多是根据“游”的不同目的对“游”加以修饰限制。其称呼也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0.
谢少萍 《知识窗》2006,(7):48-48
在我国大文豪沈从文的作品中,有一篇题目叫《湘西·沅陵人》,文中介绍了我国20世纪30年代湘西的民风民俗,其中最独特的就是"赶尸"这一民间葬事旧俗.关于湘西的"赶尸"这一独特的民俗习惯,应该从"祝由科"说起."祝由科"这个名词,我国《辞海》里还收有这个条目,但讲得不很详细,反正就是巫医的意思,但巫医是怎样使死尸上路行走的呢?直到现在,仍未得到科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