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教育   52篇
各国文化   5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生至理的追寻》是目前最完善的梁漱溟读书笔记。它忠实地反映了大师的思想,闪烁着人格的、智慧的光辉。书中的许多内容是首次面世。  相似文献   
2.
《诗经》是“六经”之一,熊十力对《诗经》进行新的诠释,走的是一条“经学泛哲学化”的理路,把“四科”之中的“义理之科”作为“六经”之宗,没有“义理之科”的贞定,“经济之科”“考据之科”“文学之科”乃茫荡无根据。他明确指出《诗经》一定有《诗传》,并强调“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是《诗传》的总纲领。同时认为,《诗经》里面的诗歌,大多出自“农家”学派之手。《诗经》中有大量表现“怨”的诗,当作孟子的论断“《诗》亡然后《春秋》作”的原因。熊十力对《诗经》中《二南》诗高度重视,之所以读《关雎》得出“思无邪”的评价,缘见得人生本来清净、真实,不须作更多的猜想。同时他指出了中国宗教之所以不兴的原因,即“即事多所欣”。在日常生活里,自有一种欣悦、和适、勤勉、温柔、敦厚、庄敬、日强等等的意趣,用不着起什么恐怖,也不须幻想什么天国,并要求我们通过解读《二南》,识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大步走上人生的坦途,向前努力,而不至于面墙了,表达了熊十力对人生理想的美好追求。  相似文献   
3.
贺伟 《湖北档案》2007,(5):44-45
1985年12月,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湖北省政协等单位联合在湖北黄冈举行纪念著名爱国哲学家熊十力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来自前苏联、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和国内学者近百名  相似文献   
4.
《阿赖耶识论》是废名的一部佛学专著。本书从维护有宗唯识学的立场出发,摄儒入佛,提出"世界是心不是物"、"世界是有不是‘生’"、"世界是理"等三个基本命题。作者著此论有远、近二因,一是由其"友军"儒家挑拨起来的,一是由哲学家熊十力直接引发的。为了破《新唯识论》,他从摧毁进化论入手,意在动摇熊氏的理论根基,进而达到颠覆其整个理论大厦的目的。研究废名的佛学思想,对于解读其1930~1940年代创作的诗歌和长篇小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元化,我国著名思想家,在学术界与钱钟书齐名,素有“北钱南王”之称.王元化年轻时曾向熊十力问学,熊先生谆谆告诫王元化,做学问要“沉潜往复,从容含玩”.于是,王元化养成了在做学问上慢吞吞的性格.仅读黑格尔的《小逻辑》,他就从1954年一直读到1974年,从而有他读黑格尔“韦编三绝”的美谈.  相似文献   
6.
重要更正     
<正>本刊2010年第5期第3页"名人手迹"栏目所刊熊十力的照片误植,系本刊编辑过程中疏忽所致,谨向  相似文献   
7.
新书推荐     
《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新理学与新心学》 全书以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等人为主干,以心学和理学的交错为中心线索,分析了这些现代中国哲学家在20世纪遇到的问题及其理论思考和努力。  相似文献   
8.
"和集"一词原由古印度众贤论师提出,其为熊十力所吸收和改造后就被用作重要的哲学术语来阐述其思想,他由"‘小一’和集"而推说"人类和集",从宇宙论过渡到政治哲学,设想了一种建立共同体的方式。"个体"与"均平原则"是探究其"人类和集"思想的两大线索,但他对"个体"有"小体"与"大体"两重界定并且更推崇后者,所以其之"人类和集"思想归极于人人皆成士君子,共往天下为公之道而立均平大公之制,直臻群龙无首太平之世。由此,熊十力的"人类和集"思想就与其内圣外王说相连通,构成了"内圣"与"外王"之间的中介环节,构成了"内圣"向"外王"发展的新进路;然而此中实已暗含着道德与政治的合、分二义,不可不辨。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哲学大家、新儒家的开创者熊十力是个怪人。年轻时候,就以“狂人”“怪人”而著称。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近代化面临着两难的抉择,中西文化的分辨成为近代中国的文化难题。熊十力的学说正是以“返本开新”为指归,试图从传统儒家精神中开出现代的科学、民主思想。“体用不二”是其推衍的内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