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91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04年日俄战争在我东三省打响,而慈禧太后却要在农历十月初十举行规模空前的七十大寿,要求举国上下张贴“一人有庆,万寿无疆”的寿联。具有民主爱国思想的民主革命家、学者章太炎如椽巨笔一挥,写下了下面这副嘲西太后的寿联:  相似文献   
2.
章太炎是近代著名报人,他的新闻思想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同时融合西方报刊理论,提出很多独到的见解,如,利用报刊舆论,立足新闻事实,提出独立见解,中西合璧,提倡新闻自由,对当时的报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社会革命舆论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对当时社会进步起到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对考据学派的吴、皖分际,评述了他们褒皖抑吴的学术取向,并实事求是地分析了章、刘、梁褒戴抑惠的原因。提出在清代考据学中,惠、戴并立,且惠启发了戴,戴又后来居上。  相似文献   
4.
《青年教师》2007,(5):59-60
章太炎脾气暴躁,又是国学大师,晚辈如我者竞称他作“疯子”,简直吃了豹子胆。好心的读者或许会暗自替我担心:他老人家若在天有灵,还不化为厉鬼把你小子给剁了哇!怎么着诽谤罪你是逃不掉了。其实呢,我这么称呼章太炎,洵为投其所好,先生有知,八成会咧开嘴嘿嘿地笑呢。不信?请看他这段怪味豆般的夫子自道——  相似文献   
5.
1926年夏,北京清华国学研究院准备在全国招收32名研究生。招生简章规定,报考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大学毕业生;二、曾在中学任教五年的教员;三、师从名师研究有心得者。当时,在国学研究院任教的有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国学大师,这对那时的青年学子的吸引力可想而知。有位年轻人也和众多学子一样,非常想进这所名师云集的著名学府,但他仔细地对照  相似文献   
6.
7.
芥川龙之介创作于1924年的小说《桃太郎》对日本民间故事“桃太郎”进行了创造性改写,他将桃太郎讨伐“鬼岛”的行为视为侵略,辛辣讽刺了桃太郎们的强盗思想,这一改写颠覆了“桃太郎”原本所颂扬的武士道精神,表现出对当时日本对外侵略扩张倾向的敏感和批判。最早批判“桃太郎”故事的中国学者章太炎对芥川的改写起了启导作用。中国现代作家谢六逸按照日本“桃太郎”故事原型的译介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芥川批判性改写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登明 《教育》2008,(2):54-55
中国近代史上,能兼革命大家与国学大师于一身者并不多见,章太炎就是其中之一。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浙江余杭人。因慕反清思想家顾炎武之风概,更名绛,别号太炎。他反清、反袁的革命事迹以及慧眼独具、超越前贤的学术文风,都值得精心探研。尤其是在风雨如晦的年代,这样一位“有学问的革命家”所表现出的风骨和品格更值得我们景仰与缅怀。  相似文献   
9.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简称“笔记”)是一部珍贵的学术资料.笔者依据章太炎先生在《笔记》中的表述语,从章太炎先生的学术视角出发,将其同源词实践归纳为:声训系源、转语系源、谐声系源、音义结合系源和孳乳系源五种类型,对其进行具体探析,旨在客观、真实地呈现章太炎先生的同源词实践成果与研究经验.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一专题的相关习题中有这么几道:1.被称为“有学问的革命家”的章太炎,在报纸上登载征婚广告。所列三条“特征”条件包括:一须文理通顺,能作短篇;二须大家闺秀;三须有服从性质,不染习气。这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