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务员作品因承载着公共利益而有别于一般作品,在构建公务员作品著作权制度时,应当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将与全体公民利益相关的政府作品纳入公共领域,供免费、自由使用.同时,取消法人作品的分类,将所有公务作品归类为特殊职务作品.在使用公务员作品时,应当平衡创作者、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职务作品是指著作人在法人或非法人单位的组织领导下,为完成单位分配的工作任务而创作的作品。业余作品指著作人在本职工作之外的业余时间所创作的超出本职工作范围的作品。要保护著作权,就要正确而严肃地处理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3.
4.
医学论文与其他学科论文的不同之处是,医学论文的作者对从病人或实验动物身上获取的一些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得出一些对人类疾病有新认识的结论.这种研究通常单靠作者本人是完不成的,而是利用医院的条件,要由多人去完成.一些医学研究在未完成时内容是保密的,其结果是否公之于众及公之于众的内容应该由法人单位决定;所以,投稿时必须附有材料选取单位同意作者投稿的介绍信.这也符合著作权法第16条的规定"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职务作品作者"只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1],所以,没有材料选取单位同意作者投稿的介绍信,编辑部应不予接受.然而近年来在介绍信问题上弄虚作假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者甚至导致法律纠纷.  相似文献   
5.
在知识产权法中,著作权法作为调整作者个人与作品的传播者以及公众三者之间利益关系的法律,与新闻界关系最为密切。比如著作权法将其保护的作品按表现形式分为九类,其中的文字作品、摄影作品,就多以报刊等印刷出版物以及网络等形式传播。在新闻实践中,媒体及记者为保护自身的著作权,同时也避免侵犯他人的著作权,应注意弄清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职务作品的法律特征及其归属。并就图书馆工作中的“工作任务”范围的确定、计算机软件职务作品的界定、数据库职务作品的法律适用等容易混淆的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李明德等诉南通市图书馆确认著作权、返还财产纠纷一案,涉及到作品的作者如何认定、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以及著作权转让后作品的著作权归属等问题.本案暴露了图书馆法律意识淡薄,接受捐赠工作不规范的事实,启示图书馆应增强法律意识,充分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利;将捐赠工作制度化;履行公益性文化机构的使命,为社会文化创造活动提供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王素 《出版广角》2016,(15):60-62
从新闻媒体内部版权法律关系的角度可以将新闻作品分成职务新闻作品、法人新闻作品和个人作品等类型。目前,在新闻媒体内部围绕新闻作品的性质界定、权利归属与行使等问题存在权利博弈和利益关系失衡的现象,解决问题的对策包括调整新闻版权制度、合理发挥契约功能、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胡睿 《新闻界》2014,(3):7-11
传统媒体的记者在微博上发布新闻信息,除了要遵守普遍性的道德层面上的新闻伦理规范,还应受到法律的规约。本文明确新闻作品至少属于一般职务作品,同时记者通过微博发布新闻的行为实则体现了网站微博媒体以与记者所在媒体同样的方式采用新闻作品从事新闻传播活动,进而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提出记者应当保证所在媒体优先作品采用权一般性规范原则。同时结合中国现实语境提出例外选择,即在新闻强控制状态下,公共利益在具体情况下可能是优先选项,但中国特色的新闻职业化与新闻为公共利益服务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0.
王伟亮 《青年记者》2012,(13):55-57
2012年4月1日,国家版权局公布了其起草的著作权法修改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同时公布的还有《关于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的简要说明》(以下简称《说明》).作为以版权为核心的媒体产业,理应对此予以高度关注,并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争取在立法博弈过程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为后续发展提供一个相对有利的法律空间.本文以草案及《说明》为基础,针对其中与媒体相关的条文进行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