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44篇
科学研究   39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4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档案机构微信推文的行业辨识度是档案机构微信质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用例证法从行政性、文化性和娱乐化三方面分析了档案机构微信推文行业辨识度问题产生原因。基于议程设置原理对档案机构微信推文推送优先度提出建议,从"多推档案事"和"多用档案说事"两个角度提出解决档案机构微信推文内容行业辨识度问题的方法,融入历史主义思想和档案表征解决档案机构微信推文形式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2.
传统村落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凝结着历史的记忆,是社会文明的直接见证者。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传统村落逐步消融在时代的印迹里。为促进传统村落在新时代的焕发新生,文章借助法国历史学家皮埃尔·诺拉的记忆之场理论,指出传统村落在历史、时间、变迁中凝聚成具有象征意义的记忆场。在此基础上文章剖析了档案部门参与村落记忆场保护的意义,阐释了村落记忆场赓续乡村记忆、留住乡情乡愁、传承文化遗产的功能,并提出了档案部门就如何推动村落记忆场实现功能最大化的策略,以期使档案部门更好地承担起传承、保护、赓续传统村落的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3.
初中化学中有许多知识点难记、易忘。文章中列举了多种记忆技巧,以方便学生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数据驱动下档案业务面临着全面转型,其中档案编研也将从依赖纸质材料、人工编排、手工书写的传统状态,转向依赖档案数据、自动或半自动化编排、机器书写的数据化状态,以解决传统编研在选材对象、加工方式和成果发布等方面的困境,改变档案编研固化、单维、线性、封闭的特征,而真正走向流动、多维、关联和开放,实现档案内容的快速增值与知识转化。以中国石油档案的数据化编研为案例,分析传统档案编研的基本流程如何迁移至编研系统或平台中,形成流畅的、人机互动的档案数据化编研流程,而具有七大功能模块的档案数据化编研系统功能参考模型,则为更多场景下的档案数据化编研提供了可复用方案。未来在充分的主体协同、齐全的系统架构、完善的标准体系、深度的数据转型和有效的人才培养保障下,档案数据化编研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知识生产、传播与服务,为知识社会发展赋能。  相似文献   
5.
杜瑀峤 《档案与建设》2022,(2):26-30,54
在“社会”基础上衍生而出的“社会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目前学界对档案管理社会化尚缺乏系统全面的论述。通过多学科文献调研,文章发现现有的社会化理论可以分为建构取向和解构取向,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社会化理论分析框架。将其运用至档案管理领域,从而归纳出建构取向的档案管理社会化和解构取向的档案管理社会化,并且在两种取向下分析出四个象限可能,以期系统全面地描绘档案管理社会化图景。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世界记忆项目的互动是双向促进的过程。我国遵循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追求、以传承人类共同记忆为基本使命、立足于从"遗产大国"迈向"遗产强国"的切实需求、致力于打造文献遗产保护的典范样本等理念,从"引进—融合—延伸—反哺"等路径着手,积极参与世界记忆项目。未来,由"参与者"转向"引导者"、由"遗产本体"延伸至"背景关联"、由"单一沟通"建立起"多元对话"将成为我国参与世界记忆项目的三大重点着力方向。  相似文献   
7.
档案文献遗产开发与公众教育具有内在关联,且相互促进。当前面向公众教育的档案文献遗产开发实践呈现的特点包括:多主题探索,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名片;多形式呈现,丰富公众体验感与获得感;多主体参与,营造活跃的社会文化氛围。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用户需求日益多元化等现实背景下,面向公众教育的档案文献遗产开发工作应当以"大协作观"为新理念引导,基于用户需求开展更精细化的服务,嵌入和应用新型数字技术。  相似文献   
8.
The article gives a survey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val education in some central European countries within the past 15 years. Although there are similar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all these countries, the different Universities and Archives Schools have developed different strategies for dealing with them. The range of reactions reaches from small reforms of the curriculum to completely new orientations of the entire education.  相似文献   
9.
电子档案的出现给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带来了冲击,作为档案管理基本原理的来源原则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并且有了新的阐释,但其统治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它不仅是传统档案管理的至善原则,也是电子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本文探讨了来源原则在电子档案时代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The digital shift has provided easy access to academic library users, and yet, the usage of archival collections continues to be low. At the same time, the need for innovation in library services for cultural heritage scholarship and its advancement is emerging. This paper outlines a library-led service-learning program that connects students with lighthouse artifacts, archival collections, scholars in global academia, and wider communities. Student engagement cases are provided to illustrate the way in which the librarian utilizes the Framework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Higher Education by ACRL to work closely with students. These cases also demonstrate how students can contribute to knowledge creation and preservation efforts for a specific cultural heritage topic that is not static, but which keeps receiving new contributions or additions to the depository. Thus, this paper is an answer to the ACRL's call for pilot projects to be assessed and shared with the wider community of academic librarians and support staff. It also builds on emerging roles for academic libraries like engaged learning. Librarians must move beyond simply seeing themselves as partners. Instead, librarians should see themselves as prime facilitators that co-create and co-develop cultural heritage research and historical projects by connecting actors and resources more effectively than any single actor can do al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