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26篇
科学研究   27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后发现:东部地区图书出版对经济增长带来了“先增强后减弱”的正向冲击效应,中部地区的冲击效应既不明显也不稳定,西部地区则呈现负向冲击效应。同时,东部地区出版产业的延伸和知识的外溢使得全国的图书出版带来经济的有效增长。但是,这一效应主要是通过“产业渠道”而非“传播渠道”传导的,这就使得图书出版数量上的扩张只是带动了出版产业的发展,而未能带来出版知识快速且有效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新的图象噪声消除算法,该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去除图象中的脉冲噪声,并保留图象的细节.该算法主要通过利用象素点的值在滤波窗口出现的概率密度信息,进行噪声的判定及滤波过程的介绍,对本算法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去除噪声与保留细节的效果好,且运算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3.
A method for model order reduction is proposed using response-matching technique. The step and impulse inputs have been considered. All types of pole configurations in the original high-order and reduced low-order system are included in this paper like real, complex and repeated. The proposed method is comparable in quality with similar existing methods and is capable of generating a reduced-order model with a desired pole pattern.  相似文献   
4.
张欢  成金华 《资源科学》2011,33(5):806-813
能源价格的变动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有重要影响。本文综合运用VAR模型和SVAR模型,通过对1989年-2009年我国能源价格变动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动态波动效应的实证检验表明:①居民消费水平在短期对能源价格水平有正向冲击作用,在长期有负向冲击作用,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短期内对能源价格水平的上涨有推动作用;能源价格水平在短期和长期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明显的正向冲击作用,能源价格水平的上涨导致居民消费水平的上涨;②能源价格水平在短期主要受前期自身水平的影响,居民消费水平在中长期对能源价格水平也有较强贡献;居民消费水平短期内主要受前期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长期受居民消费水平和能源价格水平的共同影响。基于以上结论,国家在调控能源价格时需要考虑到能源价格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避免由于能源价格过快上涨导致居民消费水平的剧烈波动;此外,在能源价格长期上涨预期背景下,我国政府应逐步提高居民工资收入占GDP比重,通过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为维持高能源价格背景下居民消费水平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VAR模型来考察广西1995-2012年期间对外开放水平、经济增长对本土创新能力的动态影响,通过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发现:三者之间均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对外开放水平和本土创新能力尚未形成互为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是本土创新能力的Granger原因,而本土创新能力并不是经济增长Granger原因;本土创新能力自身形成了良好的“累积效应”;对外开放水平对本土创新能力起到了短期促进、长期抑制的作用;经济增长为本土创新能力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但冲击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6.
劳青 《大众科技》2012,14(3):257-260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的核心问题。文章以1979年至2009年广西GDP与CPI年度数据资料为观测序列,考察广西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的长期均衡关系,并运用协整检验实证方法对两者的数量关系进行研究,寻求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的动态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广为  赵涛 《资源科学》2012,34(11):2106-2114
近年来国内外对碳排放与碳排放强度的因素分解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影响因素个体的贡献程度上,而对于影响因素的稳定性及其对碳排放或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动态冲击效应方面,缺乏相应的深入研究。本文采用Kaya恒等式的改进模型,对碳排放强度进行因素分解,得到碳排放因子、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四个影响因素。以1980年-2009年国内的各项相关数据为基础数据,对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与碳排放强度的相关性进行平稳性检验,并对碳排放强度与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进行整体协整检验,检验通过后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三种影像因素的变化对碳排放强度的冲击效应;利用SVAR模型中的方差分解功能,计算三种影响因素对碳排放强度的贡献度,结果显示能源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冲击效应最弱,能源强度稍强,第三产业比重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有限冲击响应滤波器(FIR)被大量用于各种数字通信系统中,实现各种功能.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CA)实现各种功能的FIR滤波器,得到普遍应用.采用FIR直接型滤波器结构,每计算一个数据都要做大量的乘法和加法,计算量非常大,给工程实践的实现带来了很大困难.本文利用FPGA实现多相结构的FIR滤波器,可以大幅度的节约资源,减少运算量.  相似文献   
9.
中国1981年-2007年经济增长与城市建设用地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可  张安录  马爱慧  苏向学 《资源科学》2010,32(12):2329-2335
为考察经济增长与城市建设用地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中国1981年-2007年的两者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经济增长与城市建设用地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内会偏离长期均衡,城市建设用地长期对短期偏离均衡的调整力度为44.9%,而经济增长偏离长期均衡时,仅以9.4%力度被调整到均衡状态;②经济增长是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变化的Grange原因,而反向关系得不到实证支持;③经济增长带来的冲击能够解释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变化的50%以上,而城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解释水平仅仅保持在10%左右。城市政府应该改变过去城市发展"摊大饼"的模式,提高现有土地的利用效率,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节地型产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10.
Rapid adoption of virtual-reality-assisted retail applications is inadvertently reshaping consumer buying patterns, making it crucial for businesses to enhance their shopping experience. This new scenario challenges marketers with unique hurdles in both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products and in managing information cues derived via VR retailing. Therefore, this study examined consumers’ impulsive behavior and unplanned purchases in a virtual retail store, using self-reports and electroencephalography. Borrowing assorted perspectives from retailing, virtual reality, and neuromarketing literature, we extended the stimulus-organism-response framework to evaluate how unplanned behavior evolves through conscious and unconscious measures. We found that consumers’ impulsiveness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ir unplanned expenditure and the number of unplanned purchases. Using mediation analysis, we observed that flow experience during shopping partially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nse of presence and the desire to stay longer in a virtual shopping store. Desire to stay in the virtual store positively influenced store satisfaction, basket-size deviation, and budget deviation. Additionally, cognitive workload obtained via electroencephalogram reveal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during both planned and unplanned purchases. These findings provide fresh opportunities for retailers to leverage the disruptive potential of immersive and interactive virtual technology to transform consumer shopping experie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