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75篇
科学研究   9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2.
3.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是:教学生,不到他百思不得其解,从而着急、郁闷乃至悲苦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开导他,不再教他更多更深的知识.这段话体现了孔子主张的掌握教学时机、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的高妙的教学艺术.在新课程背景下,在倾力打造数学高效课堂的今天,提问仍然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通过师生互动合作,使  相似文献   
4.
对数函数作为辅导函数的一个重要类型在解题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总结几种题型中对数辅助函数的使用效果,说明对数辅助函数的重要性和使用情形.  相似文献   
5.
在运用对数解决问题时,经常会遇到对数值的大小比较.一般说来,同底的对数比较常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法;同真数的对数比较常用对数函数图像法;底数和真数都不相同的对数比较常用中间量法(如比较log7 6与log6 7可选中间量1,比较log1.1 2.3与log1.2 2.2可选择中间量log1.1 2.2或log1.2 2.3).但是对有些对数利用上述三种方法都会不同程度遇到困难,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在教学实践中关于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导数教学中的新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导数公式推导过程与重要极限"lim_(x→∞)(1+1/x)x=e."的关系,直观地给出自然指数函数和自然对数函数的底"e"的存在性说明,同时绕开晦涩难于理解的极限存在准则,利用导数思想证明了重要极限"lim_(x→∞)(1+1/x)x=e."的关系,直观地给出自然指数函数和自然对数函数的底"e"的存在性说明,同时绕开晦涩难于理解的极限存在准则,利用导数思想证明了重要极限"lim_(x→∞)(1+1/x)x=e."给出了"e"的另一种定义方式,丰富了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7.
丁益祥 《中国考试》2006,(10):15-22
一、三角函数1.三角函数的高考方向(1)三角函数在高考中的地位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知识板块,是继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之后学习的又一重要的函数.在三角函数中还重点介绍了函数的奇偶性和周期性,使得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因此,三角函数作为历年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是无可非议的.(2)考试内容这部分知识在高考中突出考查如下五个方面:一是  相似文献   
8.
利用微分方程的通积分及其积分因子去研究和解决某些初等函数中的公式推导问题的探讨,这是利用高等教学知识研究和解决有关初等数学中的问题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9.
1引言我国数学教育的改革长期以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纵观世界各国的数学教育,日本教科书国际化突出,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视,近几年研究调查显示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中日教育虽都具东亚特色,但因两国不同的国情与文化背景,教科书在内容的选取和编排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题2019年全国II卷理科数学第20题.已知f(x)=ln x-x+1 x-1,(1)讨论f(x)的单调性,并证明f(x)有且仅有两个零点;(2)设x 0是f(x)的零点,证明曲线y=ln x在点A(x 0,ln x 0)处的切线也是曲线y=e x的切线.该试题中,函数y=ln x在函数f(x)的零点处的切线为曲线y=ln x与y=e x的公切线,那么,函数y=ln x和y=e x的图象分别与函数y=x+1 x-1的图象交点与它们的公切线有何关系?一般地,指数函数y=a x和对数函数y=log ax(a>0且a≠1)图象的公切线又有何相应的结论?本文对此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