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9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引导学生对兴奋传递的正常与异常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学生就难以突破"通过神经系统调节"的难点,下面通过实例说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1难点例解1.1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膜表现抑制效应,后膜能否产生电位变化例1(2013年高考海南卷)关于神经递质的叙  相似文献   
2.
正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是高中生物知识体系中的主干、核心内容。其中关于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图像的分析,既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又是高考中的热点。不少学生对于此类问题感到无从下手,不能准确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下面就该类问题的解题策略进行分析总结。一、明确膜电位的记录方式是解题的切入点膜电位的记录分为细胞内记录和细胞外记录两种方式。细胞内记录(图1中的A)是用微电极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膜电位形成的生物物理机制。目前关于离子通透性的模型有两类,一类是连续性模型,认为离子只是以扩散和漂移的形式通过细胞膜;另一类是非连续性的,认为离子与离子通道结合成一个或数个中间状态才通过细胞膜。两类模型都能解释很多生物电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线粒体氧化应激与增龄性骨骼肌流失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揭示耐力运动对增龄性骨骼肌流失的影响机制.方法:选用40只ICR小鼠建立2、4、6、8月龄增龄性骨骼肌流失模型;另选用40只ICR小鼠分为4组:青年对照组(YC)、青年运动组(YR)、老龄对照组(AC)和老龄运动组(AR);每组10只.对不同月龄小鼠采用递增负荷进行运动能力测试,YR、AR组小鼠按最大负荷的65%~75%进行耐力训练,每天训练1 h,持续4周.取腓肠肌、股四头肌称重,荧光探针法检测腓肠肌线粒体活性氧(ROS)产率与膜电位,ELISA法检测腓肠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含量.结果:1)4月龄组腓肠肌、左右股四头肌湿重显著高于2、6、8月龄组(P<0.05);但耐力运动对AR、YR组小鼠骨骼肌湿重均无显著影响.2)8月龄组线粒体ROS产率显著高于2、4、6月龄组(P<0.01),6、8月龄组8-OH-dG含量显著高于2月龄、4月龄组(P<0.05).AR组8-OH-dG含量显著高于AC组(P<0.05).3)与2月龄组比较,4、6、8月龄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P<0.01);与4、6月龄组比较,8月龄组线粒体膜电位进一步显著下降(P<0.01).AR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高于AC组(P<0.05).结论:在增龄性骨骼肌流失的不同时期,先后出现线粒体膜电位下降、DNA氧化损伤加剧、ROS产率增加.65%~75%最大强度的耐力运动提高了老龄小鼠骨骼肌的线粒体膜电位,表明耐力运动对老龄小鼠维持线粒体功能、防止肌细胞凋亡有重要意义,但也可能加剧DNA氧化损伤.建议老年人有必要从事耐力运动但不宜采用过高的运动强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8-12周游泳耐力训练前后大鼠肝组织SOD、MDA、线粒体膜电位以及肝细胞凋亡率的测定及分析,考察长期耐力训练对于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与机制,为运动预防NASH提供新的切入点。方法:采用SD雄性大鼠44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6组:8周对照组、8周高脂组、8周高脂运动组、12周对照组、12周高脂组和12周高脂运动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高脂组和高脂运动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对照组和高脂组不施加运动干预,高脂运动组大鼠于每日上午8~9时进行无负重游泳运动,每周5次。运动负荷为第1周每次游泳30min,第2周60min,第3周90min,然后以此运动量一直保持到12周结束。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8周和12周耐力训练后肝细胞自由基代谢、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凋亡变化。结果:8周高脂运动组的肝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高脂组(P〈0.05),12周高脂运动组则显著低于高脂组(P〈0.05);8周高脂运动组肝脏SOD显著高于高脂组(P〈0.05),12周也显著高于高脂组(P〈0.05);8周高脂运动组MDA显著低于高脂组(P〈0.05),12周组非常显著低于高脂组(P〈0.01);8周高脂运动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高于高脂组(P〈0.05),12周组非常显著高于高脂组(P〈0.01)。结论:长期有氧耐力训练可以通过降低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和加速过氧化物的清除,提高肝脏的抗氧化能力,使肝细胞线粒体产生适应性改变,膜电位升高,最终抑制高脂饮食诱导NASH大鼠肝细胞凋亡率的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6.
7.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探讨抗阻训练对老龄大鼠腓肠肌Ca2+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雄性SD大鼠,人工喂养18月龄进行8周抗阻训练干预,分别以无负重、30%、50%、70%最大负重进行训练,跑台放置坡度为35°,跑速15m/min,隔天抗阻训练。8周末检测腓肠肌胞浆Ca2+及线粒体膜电位,并与安静组比较。结果:30%、50%最大负重抗阻训练两组老龄大鼠腓肠肌Ca2+下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无负重、30%、50%最大负重抗阻训练三组老龄大鼠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低、中等负重抗阻训练能降低衰老过程中腓肠肌胞浆Ca2+、提高线粒体膜电位,改善线粒体功能,从而预防、延迟衰老过程中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证了生物界最基本的生命运动光合作用、生物氧化的进行依赖于电子及其传导;神经肌肉兴奋的传导就是电子的传导;电子及其传导使感觉得以形成,赋于酶的催化功能。  相似文献   
9.
骨骼肌疲劳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骨骼肌疲劳发生的关键机制不是源于神经传导,而在肌肉本身.其中E-C耦联阻滞起着决定性作用.国外广泛采用电刺激方案建立离体骨骼肌疲劳模型进行膜电位和肌力研究;但国内这方面研究起步较晚,且发展缓慢.综述了近年来离子浓度对膜电位和骨胳肌疲劳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在经典的单细胞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近似的活细胞模型,用来拟合有初始跨膜电位的细胞。外加电场作用下,引用概率函数分析了细胞膜电穿孔不对称特性,分析了控制电穿孔不对称性的手段是调整电场参变量(电场强度、频率和占空比)。用MATLAB对模型进行仿真,验证了细胞跨膜电位随参数变化的规律。比较细胞上不同区域的膜电位和细胞膜电穿孔阈值电压,得出的结论是:由于细胞膜有初始跨膜电位的存在(如U_0=-70mV),如果合理选取电场的各参数,可以控制细胞膜上形成电穿孔的不对称性。讨论了电穿孔的不对称特性在生物技术和医学领域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