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硕硕 《福建教育》2024,(17):17-21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是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跨界属性的表现形式,从构建多元办学新模式、构筑教育教学新机制、共建协同创新新平台等方面,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增值赋能。当前,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仍存在多主体协同共治的管理体系尚未理顺、技能型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结构失衡、有效性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等问题。校企合作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可以采取以下路径:强化主体共识,建构深度融合的校企命运共同体;聚焦关键环节,创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突出技术服务,提升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效能。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作为直接服务产业、面向市场、促进就业的教育类型,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可以更好地承担起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促进就业创业,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助推技能型社会建设。具体到从社会、企业、个体三个层面观照其所产生的价值,产教融合有助于增强企业的技术技能积累与开发能力、回应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有助于构建起面向人人的技能型社会职业教育服务体系,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也可助力社会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针对当前产教融合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方面尚存的一些问题,在实践路径层面,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技能型社会制度体系,增强产教融合对技能提升供给的支撑性,营造技能成才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技能型社会建设赋能。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类型教育,能够依靠其教育性、经济性、职业性等基本属性散发教育能量,赋能乡村社会发展。在共生视域下,农村职业教育的能量供给与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之间仍旧存在矛盾:共生单元价值取向对立,农村职业教育陷入角色冲突;多元主体之间的质参量非兼容,共生模式失范;物质与生态双重共生环境缺失,农村职业教育人才成长土壤贫瘠。对此,提出共生视域下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进路:统筹共生单元的价值取向,厘清农村职业教育的角色定位;提升多元主体之间的质参量兼容度,优化共生模式;营造优良共生环境,培育农村职业教育人才成长土壤。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教育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更多技术技能型人才,产教融合是提升现代职业教育质量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政府政策体系不完善、产学研合作不够深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不足等问题。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发展需要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和职业院校层面提出进一步完善政府政策支持体系、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推动产教融合,优化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村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协同的融通性教育类型,教育“自系统”必须跨界农村社会“他系统”,融合而成“超系统”,才能真正形成职业教育与农村社会的一体化发展格局与现代化发展样态。农村职业教育“超系统”的发展应遵从“自系统”与“他系统”的共生逻辑与系统性思维范式(价值性思维、结构性思维与关系性思维),在跨界协同与融合治理中相依相存,走向共生发展,这正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逻辑理路与价值要义。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逻辑与结构是,以系统共生为发展前提,以系统性思维为方法论范式,以共生理论的结构要素为分析框架,以“超系统”境域为站位立场,由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和共生界面构成的一种共生逻辑体系。基于共生逻辑体系,农村职业教育共生系统包括起点逻辑、价值逻辑与行动逻辑三种结构形态:起点逻辑聚焦于“理性”与“精神”,价值逻辑体现在“效益最大化原则”,行动逻辑体现为“融合共治”。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必须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把人才、教育和产业链条有机链接起来.当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还存在产教融合资源分散、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机制脱节、人才供给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汇聚校企合作资源,就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多元协同产...  相似文献   

7.
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既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多元主体协同共建的系统工程。“多元一体”治理格局下的多维审视是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关键。立足于多元主体协同视角,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内蕴四维逻辑,体现为主体层面促成嵌入式利益关系网络形成的内在需求、场域层面促进“多元一体”格局形塑的重要举措、目标层面面向产业发展引发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诉求、理念层面迈向产教深度融合的革故鼎新。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内在机理是:在多元关联网络中促进多维关系和谐共生,通过产教深度联合助力产业经济高质量完满发展,打通产教联合边界推进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以期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相容互促、达成“双赢”目标。目前,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面临多元主体联合机制尚未健全、凝聚力不够,互惠性共生模式演进迟缓、信息联动不畅,利益联结关系松散、融合韧性不足等实然困境。据此,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应然路径是:构建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增拓共生环境容量,搭建信息联动平台、提升持续发展效能,共建“四真”育人场境、实现项目与人才“双交付”,强化共生单元韧性、构建利益链接关系网络。  相似文献   

8.
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治理既是一种“自系统”的本体性存在,也是一种跨界“他系统”的关系性存在,更是一种共生“超系统”的融合性存在,必须在跨界中协同,在跨界协同中融合治理,在融合治理中走向共生发展。融合治理是新时代全球化的历史发展新格局,教育融合治理是教育现代化的题中要义,职业教育融合治理是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逻辑,彰显出职业教育社会治理的国家战略。农村职业教育融合治理站位“超系统”境域,遵循“五大行动”逻辑:一是追求“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高度统一;二是协同“五位一体”治理体系;三是共生“上位—同位—本位”逻辑框架;四是创设“三大能力”与“三大体系”融合结构;五是建立“五元联动”协同机制和社会支持系统。农村职业教育融合治理既要彰显“现代性”,更要留住“乡土味”,期望为农村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一种技术路线,更期望为更好地引领乡村振兴发挥关键杠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与“双师型”教师有着内在的关系,深化产教融合需要“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职教教师落实产教融合的形象表征,而“双师型”教师培养需要产教融合的指引。实际上,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是一类具有产教融合特征的教师。从教育与职业跨界来看,“双师型”教师既是传递职业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又是指向特定岗位的职业形象代言人;从教育与技术跨界来看,“双师型”教师既是服务学生技术技能开发的教育工作者,又是服务技能型社会构建的技术大使;从教育与产业跨界来看,“双师型”教师既向学生传递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和信息,也向产业提供技术研发服务。产教融合引领下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是:确立“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复合性观念,优化“双师型”教师认定的跨界性标准,营造“双师型”教师成长的双场域联动,培养“双师型”教师能力的复合型品质。  相似文献   

10.
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拟合情况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从技能型人才的有效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等方面研究了广州市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拟合状况,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职业教育的有效需求不足直接影响了技能型人才的有效供给;相对于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战术措施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并提出了三点建议:加强非学历教育,缓解技能型人才的供需矛盾;充分发挥企业自身培训机构的作用,建立企业技能型人才自给机制;统筹优化现有职业教育资源,挖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潜能。  相似文献   

11.
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以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既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现实选择。为早日实现乡村振兴和产业兴旺,各地应从机制和实践两大层面出发,促进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互利共生。从机制维度来看,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相关方应着力构建产教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机制、城乡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机制“、互联网+职业教育”线上教学机制,为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兴旺和农村农民共同富裕赋能蓄力。从实践维度来看,各地应统筹乡村产业规划和院校发展规划,塑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健全职业教育培训育人体系,加大乡村产业人才供给力度;加强农业科学技术培训工作,以科技助力乡村产业兴旺。  相似文献   

12.
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关键之举和重要任务,其逻辑旨归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随着人才强国战略的全面实施,提质培优、应需而变、主动适应是现代职业教育回应技能型社会的应为之要。然而,在推进落实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仍然面对社会认同度不高、人才供需失衡、多元适应秩序失位等难为之境。破解之道在于创设社会认同新维度,延伸职业教育办学空间与内涵;深化产教融合,提高职业教育承接产业需求的适配性;筑牢专业根基,增强人才供给服务产业转型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互动关系”和“协同论”分析了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协同扶贫的内在逻辑,阐明了职业教育体系与产业发展对接机制脱离、职业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不匹配、职业教育实践与产业扶贫融合效能低下三方面的现实偏差,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政府主导加强协同机制构建、精准对接匹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功能耦合提升产教融合指数三方面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查吉德 《职教论坛》2007,(3S):44-47
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拟合情况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从技能型人才的有效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等方面研究了广州市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拟合状况.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职业教育的有效需求不足直接影响了技能型人才的有效供给:相对于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战术措施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并提出了三点建议:加强非学历教育。缓解技能型人才的供需矛盾;充分发挥企业自身培训机构的作用,建立企业技能型人才自给机制;统筹优化现有职业教育资源,挖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潜能。  相似文献   

15.
共同富裕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变革工程,职业教育在推动共同富裕建设中大有可为。基于共同富裕建设的基本语境,职业教育具有以人才培养提升普惠性人力资本水平、以技术创新服务助力产业兴旺、以公共服务共享促进社会公平、以文化基因赋能人民群众精神富足、以跨界特色的全域融合推进社会治理等助推共同富裕的价值内涵。加强重点领域人才培养力度、推动产业导向技能体系构建、优化公共资源供给与分配、厚植公益与反哺文化、营造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生态等具体行动是助推共同富裕的可为路径。  相似文献   

16.
<正>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的、整合的教育。职业教育的整合是全方位的,但决定职业教育特点和基本面貌的整合,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的三个基本点。办学体制机制整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办学层面体制机制的整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上位的、宏观的体制要求和安排,它不同于学科教育单一主体的校本封闭办学,而是学校与企业双元乃至多元主体的合作开放办学。从产教融合来看,可以解释为产业与教育融合,亦可解释为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作为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主体,必须与技能型社会建设进行有效嵌入和深度耦合。这一耦合在实践中有三方面的逻辑支撑,即技能形成、教育改革和产业升级;在价值旨归上表现为推动技能战略不断创新、促进技能形成体系不断完善和助力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实现耦合的具体路径主要有:完善国家技能战略,推动职业教育与技能型社会的深度融合;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增强职业教育与技能型社会的耦合韧性;推进产教融合改革,促进职业教育与技能型社会的灵活互动;建设技能开发体系,实现职业教育与技能型社会的自主联通。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在促进向制造强国转变和技能型社会建设过程中需要有产教深度融合的协同支撑,聚焦技术技能人才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育人存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结构性约束、生态系统断层性割裂、技能开发体系性残缺等现实困境,需要通过打造融合命运共同体、协同构建核心主体,优化融合教育生态链、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个体技能富裕,推进职普融通、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助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当前职业教育校企协同创新主要存在创新主体缺乏内生动力、校企联动缺乏外在制度保障、创新系统缺乏支持平台与支撑主体等问题。在职教集团这一新的办学模式下,构建包括动力机制、管理机制、投入与分配机制、技术技能积累机制、共享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在内的校企协同创新机制,对于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创新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以及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职教观与技能型社会在学理层面具有逻辑契合。通过梳理大职教观理念,着重分析技能型社会应具备的特征,即组织的开放性、内部的全面性以及形态的融合性。同时,明确了技能型社会的基本逻辑框架,即以技能为核心、以全民为主体、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基石。基于对社会理念共融互促的实践路径不明朗、构建主力的合力形成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全民主体融入参与的主观意识尚需加强等现实挑战的分析,提出技能型社会构建的基本路径:一是上下互通,形成有效的政策支持系统;二是由内向外,延伸职业教育系统;三是点面结合,构建区域性技能型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